[实用新型]辅助踏力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06148.4 | 申请日: | 199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779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8 |
发明(设计)人: | 曾鼎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23/02 | 分类号: | B62M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电动自行车 传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发动的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辅助踏力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
自行车的产品类型发展愈益多种,为使自行车除了轻便特点外,能有骑行快、省力的功能,故有电动自行车的问世。电动自行车的原理,大多是于自行车的下管处加装蓄电池箱与电动机,其中电动机的心轴上套设有齿轮,以和曲柄轴接出的齿轮配合齿带传动行进;或是在行李架一侧固接电动机,使其心轴接设的齿轮啮合于轮胎周面对应的齿面,用以传动车轮而骑乘。
尽管电动自行车产品类型多,但有如下共同缺点:
1.电动自行车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无法随着脚踏力量而改变;当骑行者脚踏速度慢时,电动机输出功率与脚踏踏力输出状态相差不多,相对于踏力输出量少时,蓄电池仍供给电动机的一定电力而耗用电量,结果使蓄电池寿命快速缩短,更换蓄电池机率高,成本费用高,相对亦使能源出现使用不当、利用不充分、不经济。
2.当骑行者使自行车超速时,蓄电池仍照一致的输出功率供应电动机,无形中,骑行者往往超越行车速度极限,而处身于危险失控的边缘,欠缺安全控制的辅助设计。
3.电力消失之时便无法骑乘自行车,因此纵然加装多种电子精密零件而有多功能,仍会于电力消失之时而丧失骑乘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踏力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借助它可使蓄电池供应电动机的电力得到最完全的利用,使辅助踏力恰当,节省耗电而延长蓄电池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踏力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它既可电力辅助驱动,又可单独以人力踩踏驱动,不用担心因电力消失而无法骑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踏力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它可根据行车速度对照设定值,从而调节输入电动机的电压值,以有效、安全地控制行车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踏力的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可安装在自行车的下管与后下叉位置之间,其中下管与后下叉间固设一筒状护罩,护罩一端锁接电动机,护罩另一开口端配合罩盖封设,电动机贴靠于下管下方,供应电动机电力的蓄电池箱固设于下管上面,其特点在于:
传动结构安置于护罩内部形成的容室内,传动结构包含减速机构、传动部、辅助部,其中:
减速机构是由一套固于电动机的心轴上的螺旋齿轮以及接连啮合的数种齿轮组成;
传动部是经由减速机构而被传动,传动部包含斜齿轮、单向轴承、曲柄轴、脚踏曲柄、大齿盘心轴,其中,
一中空轴状的大齿盘心轴内部供曲柄轴组穿、外部一端是组设链齿盘,大齿盘心轴内部与曲柄轴之间的两端并各穿套一滚针轴承,使斜齿轮内部安置单向转动的单向轴承,以套设于大齿盘心轴外周侧,形成大齿盘心轴与斜齿轮隔套有单向轴承,曲柄轴伸出护罩的两端套设脚踏曲柄,
辅助部包含扭力感应器、扭力螺杆、扭力螺帽、速度感应器,其中速度感应器的元件设置于链齿盘及护罩之间,扭力感应器设于护罩靠近传动部的一角落,其感应之心轴突出而垂直朝向传动部,曲柄轴中利用凹凸轴向配合以卡设扭力螺杆,扭力螺杆一端得与心轴垂直贴靠以能被感应,扭力螺杆外周侧设为螺纹面以螺合于扭力螺帽内部,扭力螺帽内部异于扭力螺帽的另段位置套设单向轴承以与大齿盘心轴相隔套,使大齿盘心轴套设有二个转动方向互异的单向轴承,
由此,当踩踏曲柄轴时便能使扭力螺杆轴向移位,使扭力感应器发生等比例移动,并根据速度感应器、扭力感应器的讯号分析踏力值,进而控制输入电动机的电压值,达到电动机辅助动力在未达到已设定的行车速度极限时,乃随着踏力值而呈正比供应的目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但可具人力驱动自行车的效果,更能通过辅助部分析脚踏力,而决定马达电动辅助力值,因此便能有效地节省蓄电池电力,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避免耗用不合实际状况的电能损耗,使电能的利用与骑行速度需求达到密切、精确的配合,电能利用性更加完整。
同时,配合行车速度的有效安全控制,使行车速度容许于安全范围,不必担心因此意外失控,效果实际而颇具保障安全的灵活调节性。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一实施例的说明可更具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其优点。
其中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安装在自行车上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与传动装置的组合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纵向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扭力的简易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6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医用X线投照暗盒
- 下一篇:一种防伪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