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06447.5 | 申请日: | 1996-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733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福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兰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雷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烟气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燃煤锅炉排放烟气中所含有的粉尘和SO2是造成目前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解决粉尘和SO2的污染,一是从燃烧过程入手,采取措施降低粉尘飞扬和使燃煤中所含硫分以化合物形成固留在炉渣中; 另一种方法是对烟气中所含的粉尘和SO2在排放前进行除尘脱硫。
目前,脱除烟气中粉尘有采用沉降、旋风分离、静电吸尘、布袋等方法的干式除尘的技术装备,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多管旋用除尘器,其所具有的耐磨损、寿命长、除尘效率高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锅炉烟气除尘上,其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中国专利91222416.9公开的“搪瓷多管除尘器”便是其中的代表。干式除尘器,由于不具备脱除烟气中所含SO2、NO2的功能,除尘效率虽高,但对小于5微米以下的粉尘不具备脱除能力,仅能使用在不脱硫的链条锅炉烟气的粉尘净化上。
SO2及NO2、微粉尘的脱除一般采用吸收剂吸收的湿式除尘法。采用这种方法就要使吸收剂与烟气充分接触,目前大量文献中报道的各种脱硫净化装置大都采用水膜、水浴、喷淋等方式,以实现吸收剂与烟气的接触。上述方式都存在气、液两相接触面积有限,以至脱硫效率低,以此类方式在装置结构上实现气、液接触面积增大则出现压降及温降增大、雾沫夹带严重、至使排放烟气不能在高空扩散造成二次污染,成为限制此类装置应用不可逾越的障碍。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化工装置中应用的塔器——气液传质设备,能有效提高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如斜板塔,泡沫塔等,尤其是日本三井造船公司七十年代研制的新型垂直筛板塔(VST),其所具有的高通量、高效率、低压降、低温降,雾沫夹带少等特点,可成为一种有效的烟气净化设备,其结构是在塔体内安置VST塔板,VST塔板上安装有若干用于气液传质的帽罩组件,VST塔板两端有进水堰及溢流堰,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液板通入VST塔板进水堰,溢流堰连通溢流板式降液板进入下层VST塔板进水堰或塔底水池,工作时吸收剂由进水管通过进液板(及溢流板)流到VST塔板上,当其流入乙帽罩与VST塔板底隙时,被从板孔进入的烟气带入帽罩,在帽罩内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后从罩孔喷出,烟气排出吸收剂则落向塔板通过溢流板或降液管流入下层塔板或排入塔底水池,通过出水管进行再次循环或排放,但由于燃煤系统烟气排放量大,增大VST塔板工作面积则使塔体截面过于庞大,而限制了此类型净化设备在烟气净化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仅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净化场合,如铅烟废气的净化(北京·卫生部“健康报”社印刷厂)、氟化氢气体的净化(北京显象管厂)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效利用多管旋风除尘器高效尘的特点,又可充分利用VST塔高效传质特性,并能有效减小占地面积的组合式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一种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含有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左、右两侧的多管除尘器组件和VST脱硫塔组件,壳体左侧放有连通多管除尘器组件的烟气进口,在壳体顶面右侧有连接VST脱硫塔组件的烟气出口,壳体下端有左、右支腿及中间支腿;
多管除尘器组件含有除尘器隔板、旋风管组件,横隔板、上花板、贮灰斗及出灰管,除尘器隔板与壳体前、后壁板连接,下端有中间支腿支撑,上端安装有与壳体前后壁板及左侧壁板连接的上花板,上花板与壳体顶面形成除尘器出烟室;在左支腿与除尘器隔板间安装有横隔板,旋风管组件下端固定在横隔板上,上端穿过上花板通过膨涨板固定在上花板上;贮灰斗连接在横隔板下方,其下端与出灰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福,未经李德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64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
- 下一篇:温度可调石制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