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雷器脱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6715.6 | 申请日: | 199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4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清永久避雷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02 | 分类号: | H01T4/02;H01H3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8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雷器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器,特别是一种避雷器脱离器。
现有技术中,未见采用避雷器脱离器,这样,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故障避雷器无外示效果,而无法判断避雷器正常与否,故需定时将全部避雷器拆除测试,不但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而不能及时更换的故障避雷器,由于不再具备避雷效果,这样可能对保护物产生极大的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外示故障避雷器,并且工作可靠结构较简单,使用方便的避雷器脱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避雷器脱离器,其结构要点为:它包含有能量元件和外壳能量元件包含一种可被避雷器短路电弧引爆的炸药,它密闭在外壳内腔中,外壳具有在能量元件爆炸作用下产生外示效果的薄弱环节。
避雷器产生故障时,会产生由于短路电流而导致的短路电弧,利用该短路电弧作为点燃源以引爆能量元件,从而使脱离器及时动作,爆炸后的能量元件将外壳上的薄弱环节炸穿,从而产生破坏性的外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避雷器接地线穿过能量元件并与其电连接。
避雷器故障时,由于短路电源所导致的短路电弧均通过接地线向地面传输,将能量元件与接地线电连接,这种引爆结构方式既可靠又简便。
能量元件可以串接间隙A并与旁路电容并联后插接在避雷器接地线上。
雷电流都是高频电流,当避雷器接地线具有高频电流时,旁路电容呈通路状态,这样,避雷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引向地面的雷电流选择通过相对阻力较小的旁路电容所在的那一支线,不经过能量元件所在的那一支线;而导致短路的短路电流均为工频电流,此时,旁路电容呈断路状态,相对阻力较大,从而使短路电弧别无选择地击穿间隙A而穿过能量元件所在的支线。当然,间隙A中的电极间距应为故障避雷器发出的短路电弧所能击穿的,这洋,确保脱离器能及时响应避雷器的故障而工作。
能量元件最好与间隙A串接后再与旁路电容以及间隙B组成三支线并联网而插接在避雷器接地线上,其中,间隙A中的电极间距大于间隙B中的电极间距。
避雷器接地线传输的工频电流不一定都是避雷器故障的短路电流。由于间隙B所在的支线期阻力相对间隙A所在的支线要小,这样,避雷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通过接地线传输的工频电流,其大部为间隙B所在的支线分流走。
让除故障避雷器发生的短路电流以外的电流尽可能少地通过能量元件,以避免脱离器乱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不但可外示故障避雷器,且破坏性的外示效果极其醒目;在短持续时间大电流、长持续时间小电流,循环负载等作用下,均能保证不动作(实验数据以及结论见表1~2)。但在表3安秒持性试验数据表中又能表示其动作非常及时灵敏,故其动作极其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较简单,制造较方便等优点。
表1大电流短持续时间试验的试验参数和试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清永久避雷器有限公司,未经闽清永久避雷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67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