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相流高效液体雾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6207032.7 | 申请日: | 1996-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92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道洪;宋波;王龙江;亢凤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道洪 |
主分类号: | B05B7/06 | 分类号: | B05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高效 液体 雾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相高效液体雾化器,属于雾化器的技术领域。
在工农业生产的许多技术领域,需要将液体原料或液体介质变成极细小的液滴,形成雾状喷射出去以备技术及工艺需要,这就是所谓的雾化。如燃烧液体燃料,须先将其雾化成细雾,才能与助燃空气良好掺混,有效地燃烧;喷洒液体原料(像化工中的进料喷嘴喷雾参与化学反应,药物的喷洒等)须先雾化,才能提高反应生成率和利用率;超细粉末的制备以及消防领域都涉及喷雾技术问题。因此,先进的喷雾技术及高效的液体雾化装置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并且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而目前的雾化装置,由于受雾化机理局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造成雾化效果不佳(液雾颗粒不够细,尺寸分布不够均匀,喷雾形状不能按需要设计实现等),甚至不能满足工艺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两相流高效液体雾化器,它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雾化机理,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主要利用压缩空气或蒸汽作雾化介质,将需要雾化的液体掺混形成两相流,高速喷出,经过膨胀,进行高效雾化,最后受一部分气体的撞击剪切,再一次强化雾化,使雾化效果显著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两相流高效液化体雾化器,雾化器由外套(1)和内腔(2)组成,外套(1)和内腔(2)之间形成一环表通道(3),外套左端是进气段(4),向右是锥形通道,再过渡为中间段(5),向右又是一锥形通道,又收缩形成一环形出口(6),内腔左端是进液段(7),经锥形收口过渡为进液孔98),向右是一混合室(9),混合室(9)左端是锥形凸台(10),中段是圆柱形腔体,右段是锥形收缩段,且形成一圆形喷雾孔(11);
内腔(2)左端锥形收口壁上有主进气口(12),中部圆柱形壁上有副进气孔(13)。
环形通道中间段(5)设置导流片(14)
图1雾化器的示意图。
由图1,雾化器有一外套(1)和内腔(2),外套(1)的内壁与内腔(2)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通道(3),外套(1)左端可与进气管连接,内腔(2)左端可与进液管连接(图中未表示),环形通道(3)左端是进气段(4)向右是锥形通道,再过渡为中间段(5),再向右又是一锥形通道,向右收缩形成一环形出口(6);内腔(2)左端是进液段(7),向右经过一锥形收口,再过渡为进液孔(8),向右又进入一混合室(9),混合室(9)左端是锥形,中心向右凸伸成一锥形凸台(10),锥形凸台(10)有中心孔也就是进液孔(8),混合室(9)中部是圆柱形腔体,向右是锥形体收敛段,最后右端形成一个圆形喷雾孔(11)。
内腔(2)喷合室左端锥形扩张段,其壁上数个主进气孔(12),中部圆柱形壁上也有数个副进气孔(13),环形通道(3)中间段(5)右部设置数个导流片(14)沿圆周方向分布,中间段(5)分隔成数个气体通道,该通道具有限制气体流量和改变气流方向的作用。
液体从雾化器的进液器(7)流入,经过进液孔(8)进入中部的混合室(9),气体由气段(4)流入,一部份气流经过主进气孔(12)和付进气孔(13)流入混合室(9),对混合室(9)内的液体进行撞击,掺混形成两相流。气液两相相互的作用,实现了第一次雾化,该两相流经过喷雾孔(11)以高速向外喷出,同时膨胀,实现第二次雾化,另一部分气流流向环形通道(3)的中间段(5),通过导流片(14)后,继续沿轴向流动,或者产生旋转,形成一段直线前进或螺旋前进的气流,经过锥形环腔(15)加速以后,由环形出口(6)高速射出去对由喷雾孔(11)喷出的两相流液雾进行撞击,剪切,冲刷,实现了第三次雾化,上述过程说明本雾化器的雾化效果极为显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两相流高效液体雾化器具有下列优点:
1、雾化效果极为良好,液雾颗粒度较小(SMD<40μm),尺寸分布均匀,(分布指数N>2.0)。
2、雾化介质(也就是气体)耗量少,其能量利用率高;
3、喷雾量大小,喷雾形状,长度可根据需要定型设计,适应性强,能很好地满足工艺要求;
4、可以雾化各种液态物质尤其对于高粘度液体同样具有良好雾化效果;
5、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用于工业燃油加热窑炉的燃烧器,可以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加热质量,对于冷态喷雾进料,播洒,化学反应,消防灭火方面应用,可以节约原料,提高其反应率,生成率以及有效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道洪,未经吴道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7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