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装式机封无效
申请号: | 96207613.9 | 申请日: | 1996-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377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同;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化工总厂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师瑄 |
地址: | 73006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装式机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装式机封,适用于炼油化工领域中流体机械(如离心泵)转轴的密封。
目前普遍使用的标准型机封均为散装式,在安装时,须将各零部件在现场按一定的顺序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安装在轴的密封部位。它是靠静环与动环端面间磨配而形成密封。静环通过静环密封圈压紧在与泵壳相连的端盖内。动环则松套在轴上,通过弹簧传动而与轴一起旋转。动环与转轴间靠动环密封圈进行密封。静环与动环之间的动密封面上所必须的比压是靠泵内液体压力及弹簧所产生。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①机封安装环节多,安装时间长,不利于机封的处理,尤其是现场事故性抢修;②安装技术要求高,且受安装者技术水平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安装质量不易保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机封的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了一种快装式机封。它是通过设计特殊的轴套及压盖等,将标准型机封(JB1472-75)中的各零部件都集装在特制的轴套上,使密封的动、静部分连同轴套、压盖等组合成一完整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快装式机封,由弹簧、推环、动环组件、静环、密封圈等组成。在轴套的一端安装弹簧,推环的尾部与其左例轴套上的台阶设有2毫米的轴向距离,在其后的动环座上安装动环并用动环密封圈密封,静环设置在静环座内,用静环密封圈密封,静环座上有防转销及定位垫片,在轴套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座及传动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完善:
快装式机封中推环尾部左侧2mm处的轴套上设置一台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简化机封安装程序,节均安装时间,方便现场抢修;②降低了安装的技术要求,,易于保证安装质量;③使机封抗抽真空破坏能力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共有2幅附图,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亦可做说明书摘要的附图。
图1、103型快装式机封结构示意图;
图2、109型快装式机封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103型快装式机封。由轴套、弹簧、推环、动环组件、静环、密封圈、静环座等组成。在轴套1的一端安装弹簧3,推环4的尾部与轴套1上其左侧的台阶间设有2毫米的轴向距离,在其后的动环座6上安装动环7并用动环密封圈5密封,静环8设置在静环座10内,用静环密封圈14密封,并配有防转销9和定位垫片11,在轴套1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座13及传动螺钉12。
在轴套1的结构设计时,已根据介质特性及密封腔压力等考虑到弹簧3的工作长度,其压缩量是固定的,安装机封时不必测量和调整。工作时即可获得较为合适的端面比压。推环4的尾部与轴套1上其左侧的台阶间设有2毫米的轴向距离,这不仅保证了动环7在轴套1上有一定的浮动性,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动环7、静环8等在泵抽真空时向左侧的轴向位移,提高了机封抗抽真空破坏的能力。因为当泵抽空时,密封腔压力有可能低于外侧的大气压力,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动、静环等会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弹簧力若抵不过这个向左的压力,就会引起动、静环及其相应的密封圈向密封腔里侧,也就是图2中机封左侧移动,导致静环8与防转销9脱离,或静环密封圈14偏斜、刮伤损坏,引起密封失败。在机封中,防转销9伸进静环8的防转槽内约5毫米,泵即使在抽空时,由于轴套上的台阶,动、静环只能向左移动2毫米,防转销9不致于完全脱离静环8,当泵恢复正常压力后,机封一般仍可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109型快装式机封。此机封采用减荷式结构,降低了载荷系数和端面比压,可适用于更宽的压力范围。其方法是,在轴套1上动环7左侧部位可以设置一台阶,为满足结构的需要,同时又考虑到机封的轴向长度,弹簧3、推环4、动环组件6、7、动环密封圈5、静环9、静环密封圈10及防转销11都比标准型机封109型中各对应零部件大一个系列。如快装式机封φ45系列中,上述零部件尺寸与标准109型机封φ50系列中对应零部件尺寸完全相同。同时对动环、推环结构做了一定的改进,以满足密封腔尺寸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未经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化工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76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