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跟鞋综合症矫治鞋垫无效
申请号: | 96207952.9 | 申请日: | 199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91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13 |
发明(设计)人: | 马恩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恩升 |
主分类号: | A61F5/14 | 分类号: | A61F5/14;A61H15/00;A43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跟鞋 综合症 矫治 鞋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跟鞋综合症矫治鞋垫。
目前成年女性穿着高跟鞋相当普遍,穿着高跟鞋时,使女性胸部前突,小腹内收,臀部向后翘起,产生了曲线美感。但长期穿着高跟鞋,人体重心被迫前移,破坏了人体直立和行走时的自然状态,机体受到扭曲,大多数人患有高跟鞋综合症,表现有明显症状和隐性症状,如脚趾长期受压而变形,姆趾弯曲,重叠在二、三趾上,循环代谢功能变坏,死亡细胞不能及时排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鸡眼、脚垫、猴子等脚疾,痛苦不堪,严重时直至形成腰椎间盘出等明显症状。另外,由于跟腱、脚掌、脚部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平衡作用减弱,使代谢功能紊乱荷尔蒙激素分泌失常,导致出现脸部雀斑、腹腔压减低,肠蠕动迟钝,导致便秘等隐性症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理论和矫枉过正的实践而设计的高跟鞋综合症矫治鞋垫,解除成年女性因穿高跟鞋所患高跟鞋综合症带来之苦楚,可以矫治综合症和恢复人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跟鞋综合症矫治鞋垫,其主要带有厚度的鞋垫前端脚趾部位上设有脚趾形状相似的凹槽,在垫凹槽的姆趾与二趾间有一个突起隔断,构成A治疗区,鞋垫的脚撑面部位上设有一个抬高平面,构成B治疗区,在凹槽与抬高平面间有一个突起的隔断,抬高平面末端至脚跟部位的鞋垫面呈一个连续斜平面,斜平面上设有中间带透气孔的突起按摩乳头,构成D治疗区,垫内侧脚心部位有一个突起部,构成C治疗区,这样组成一个矫治高跟鞋综合症的鞋垫。
当穿着衬有矫治鞋垫的鞋时,由鞋垫抬高平面(B区)的作用下,脚掌抬升,重心后移,使脚掌压减轻,脚掌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得到改善,脚掌疼痛减轻,脚垫、鸡眼等症变逐渐改善,重心后移时不仅恢复变形之腰椎,胸椎得以复原,并在抬升作用下,变形之脊椎向反方向弯曲,使病变之脊椎得以矫正,此时腹腔压增加,肠蠕动改善,盆腔压改善子宫受压现象消失,便秘、神经衰弱、腹痛症状消失,内分泌恢复正常,脚掌抬升后,跟腱由压缩状态转化为轻微拉伸,使受伤跟腱得以矫治,弹性恢复同时脚掌部肌肉韧带得到松弛和轻微压缩,疲劳得以恢复,重心后移时,大腿二头肌,臀大肌,小腿腓肠机紧张状态消失,并得到反向牵引,使肌肉弹性得以改善,由A区底平面较B区平面低,使原向上翘起之趾向下弯曲,使原受压缩之肌肉韧带得到反向拉伸,得至恢复和矫治,在凹槽中隔断的作用下,使姆趾弯曲态得以矫正;在C区突起部的作用下,恢复脚心部肌肉韧带拉伸状得以矫治,并对扁平足患者病状亦可有矫治作用,在A、B区交界处突起隔断的作用下,可防止脚向后跟处滑动,并增加脚向前迈出时的弹性;在斜平面上均布的突起按摩乳头,可对脚部全部穴位按摩,有利于气血平衡,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制作简单,模压成型,鞋垫面上形成四个治疗区,对高跟鞋综合症的成病机理,有针对性的予以下同矫治,又有穴位按摩可起辅助治疗作用,衬有该鞋垫的鞋,即可作休闲鞋穿着,又对高跟鞋综合症起到十分满意的矫治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图1的I-I截面图。
如图1-2所示,一种高跟鞋综合症矫治鞋垫,带有厚度的鞋垫(1)前端脚趾部位上有与脚趾形状相似的凹槽(2),长度为25-30毫米,深度为4-6毫米,在垫凹槽(2)的姆趾与二趾间有一个突起隔断(3),厚度和宽度各为3-4毫米,鞋垫(1)脚撑面部位上设有一个抬高平面(4),宽度为38-42毫米,距底面为20毫米,凹槽(2)与抬高平面(4)间又有一个突起隔断(5),宽度为4毫米,突起高度5-6毫米,抬高平面(4)末端至脚跟部位的鞋垫(1)面呈一个连续斜平面(6),斜平面(6)倾斜度为5-10度,斜平面(6)上安置有中间带透气孔(7)的突起按摩乳头(8),直径为8-10毫米,高度为4-5毫米,垫(1)内侧脚心部位有一个突起部(9),构成了含有四个治疗区的矫治鞋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恩升,未经马恩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7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