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水器复合滤芯无效
申请号: | 96208985.0 | 申请日: | 199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8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王红军;徐又一;柳定荣;宋晓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D24/16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祯祥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器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日用品,涉及家用净水器的滤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净水器作为一种家庭保健用品,已开始普遍进入千家万户。但目前使用的家用净水器滤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采用单种净化介质,功能单一;
2.净水器净化流程较短而体积较大;
3.精密过滤芯承压能力较低,故对精密过滤芯的强度和厚度要求较高;
4.滤芯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体积较小,净化流程较长,精密过滤芯承压能力强,对其强度和厚度要求较低,且具有多种净化介质的多功能复合滤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
这种净水器复合滤芯主要由精密过滤滤芯、颗粒状净化介质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在精密过滤芯与颗粒净化介质室之间设置一个水道内套,该内套外侧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凹凸上下条纹。
自来水经精密过滤芯净化后,水流由内套外侧表面的凹凸水道调整流向至滤芯上端部,然后以净水器全长的净化流程通过颗粒状净化介质净化,并从出水端盖上的接口流出,可直接使用或进入下一个净化单元。
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芯中水道内套示意图。
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
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净水器复合滤芯主要由精密过滤芯1、水道内套2、颗粒状净化介质室3、上端盖4、出水端盖5、多孔滤网布6、O形橡胶圈7组成。水道内套2位于精密过滤芯1和颗粒状净化介质室3之间,其外侧表面凹凸条纹起支撑精密过滤芯1和提高精密过滤芯承压能力及调整水流方向的作用,其下端与出水端盖5粘连;精密过滤芯1的两端面分别与上端盖4和出水端盖5粘接;颗粒状净化介质3由粒度为10目到80目的活性炭吸附介质、麦饭石矿化介质、软化树脂和降氟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混合或分层形式装填;精密过滤芯2可以是精度为0.5μm到30μm的烧结状、熔喷纤维型或线绕式过滤材料制成。
例2:
在结构上例2与例1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精密过滤芯1下端与出水端5之间增设一个中间壳体8,中间壳体内贮颗粒状净化介质,这样可以在保证精密过滤有效流量条件下,增加颗粒状净化介质的存放容量,提高后级净化效果。如图2所示精密过滤芯1的上端面与上端盖4粘接,而下端面与水道内套的下端一起与中间壳体8的上端粘接,中间壳体下端则与出水端盖5封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
1.避免水流短路现象,提高净化效果:
水道内套使水流定向从颗粒状净化介质上端进入,增长净化流程,充分利用各层面净化介质。
2.提高精密过滤芯的承压能力:
水道内套对精密过滤芯的有效支撑作用,降低了对精密过滤芯的强度和厚度要求,提高承压能力。
3.各净化介质的合理组合,可强化整体净化功能:
精密过滤芯的高通量、高精度和高纳污作用,减轻了对颗粒净化介质的负担和表面污染,更有效地发挥其净化作用,强化滤芯的整体净化功能。
4.降低滤芯成本:
精密过滤芯既是净化介质,又是滤芯的全部或部分壳体,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5.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作集团或工业净水器的过滤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08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