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便车用减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11227.5 | 申请日: | 199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630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24 |
发明(设计)人: | 崔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万龙 |
主分类号: | B62K25/14 | 分类号: | B62K2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祥虬 |
地址: | 238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车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弹簧弹性蓄放能量、适用于轻便车特别是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现有自行车或三轮车用减震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望远镜型结构减震装置,它通过套在一起的两根管子间相对运动导致弹簧的伸缩来起减震作用,由于震动往往发生在竖直方向上,而前叉总是与竖直方向成一角度,减震效果不理想;且两根管子间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较大,也影响减震效果;两根互相套在一起的管子间很难解决摆动摇晃问题,尤其是在配合间隙较大时;而若配合尺寸太紧,则又会引起相对滑动时摩擦太大不灵活,起不到减震作用。且这种结构的减震装置只宜用于前叉,不适宜用于后轮。
另一种底部连杆型缓冲装置,也是通过两根互相套在一起的管子相对运动导致弹簧伸缩来起减震作用,虽前叉、后轮都可采用,但结构较复杂,且也不能克服摆动摇晃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轻便车前后轮均可适用的,能将震动转化为盘状弹簧旋紧松开运动的减震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设置在缓冲盘内的盘状弹簧通过转动轴与转动臂连接构成,所述盘状弹簧的内端固定在转动轴上、外端固定在壳体上成渐开式地盘绕,所述转动臂的内端固定在转动轴上,外端设有安装车轮轮轴用的孔,缓冲盘外壳端盖开有中心孔,与转动轴成间隙配合;缓冲盘外壳上设有安装前叉或车架用的连接栓。
为使转动臂与缓冲盘之间作相对转动时减少摩擦阻力及防止左右摆动,缓冲盘外壳中心孔与转动轴之间一般以滚珠轴承相配合。
当车轮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车轮转轴的上下震动经转动臂和转动轴转化为相对于缓冲盘正反向的转动,引起盘状弹簧的旋紧或松开运动,使盘状弹簧释放或储存弹性势能,由此减缓了因车轮颠簸造成的冲击力,从而达到减震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采用转动臂经转动轴将车轮的上下震动转化为渐开式地盘绕的盘状弹簧的旋紧放松运动,减震效果好,且缓冲盘结构紧凑,体积小;特别是采用滚珠轴承使中心孔与转动轴相配合,大大避免了车轮相对于车身的左右摆动,而且大大减小了转动轴与缓冲盘中心孔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减震作用更敏感、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结构简单,易加工、安装,装配方便,对前轮和后轮都能方便地适用。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旋转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装置使用于自行车前后轮时的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实施例减震装置,由设在缓冲盘1内的盘状弹簧2经转动轴4与转动臂3固定连结构成。
缓冲盘1的外壳由两侧的端盖7以螺钉9固定在圆筒5上构成盒状壳体。
盘状弹簧2可用条状钢板或钢丝渐开式地盘绕而成,其内端固定(如焊接)在转动轴4上,外端可用螺钉6固定在缓冲盘1的外壳圆筒5上,以方便拆装。
转动臂3的内端固定在转动轴4伸出缓冲盘1的其中一侧的轴上,其外端设有安装车轮轮轴用的孔10。
缓冲盘1的其中一侧端盖7上设有安装前叉或车架用的至少一个连接栓8。连接栓可做成螺栓状,以螺母将前叉或车架固定;也可将连接栓做成采用销钉固定的方式。
端盖7的中间开有中心孔11,与转动轴4成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端盖7与转动轴4之间采用滚珠轴承配合,将端盖中央部分做成内凹的圆盘12,作为支承滚珠13的轴承外套,轴承内套14与转动轴4之间由螺纹成固定配合,外侧以螺母15压紧,此螺母同时起并帽作用;通过调节轴承内套和螺母可调节滚珠轴承配合的松紧,防止出现转动臂与缓冲盘之间的左右摆动。
为使减震装置的使用安装情况清晰明了,本实施例附图3将减震装置用于自行车前后轮的使用装配状态示意图中,前轮只画出了其中安装在车轮左侧的减震装置,以及与前叉中的左叉固定连结的安装状态,后轮只画出了安装在车轮右侧的减震装置及其与车架固定连结的安装状态。
一般正常使用时,可在每个车轮的两侧各安装一个减震装置。但若仅在其中一侧安装一个减震装置,也能起到减震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万龙,未经崔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1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