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极插头桥座无效
申请号: | 96212400.1 | 申请日: | 1996-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583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荣兴 |
主分类号: | H01R19/04 | 分类号: | H01R19/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意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极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本电气元件中的一种连接器,插头用于取电,是行之已久,且因各国的电力政策不同,故在标准或安全规格要求上,也差异甚大,有些国家,一般家庭采用110V及两极,但另一些国家,则为220V-240V,并须加置一接地极,以确保安全。
以两极插头来说,最早是经由两对称壳体,其内具两极片,再以螺丝锁固,此种方式安全堪忧,尤其是内部极易因两极间的电线接触而造成短路,或因发热而使包覆壳体烧焦进而漏电,因此,在安全上,殊值忧虑。
而近年来,由于消费者的要求日高,且配合国家标准的制定,故插头的规定也日趋严格,除零配件外,最主要的是必须一体包覆,其内部的极片与电线不得外露,事实上,此规定在欧美已行之已久。
为了适应此种一体包覆的规定,目前厂家的作法是将极片及电线置于模具内,再为塑胶射出,将其完全包覆,而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在于射出作业是高温与高压,因此,极可能产生移位或变形,进而形成质量不良。此外,在进行包覆作业时,也常因需边放置边射出,而使产量无法提高及无法事先备料等缺点,尤有进者,根据实践经验,因加温加压作业,最常导致插头的长短不一,如此,在取电上较为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座翼、翼槽、座体和座沟所组成的两极插头桥座,它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降低不合格品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的具有座翼、翼槽、座体和座沟的固形物,其前端两侧各一体延伸两座翼、并使其间各形成一翼槽,后方的座体呈斜削,两侧壁对应于翼槽处,具有略方凹陷的座沟,并藉极片的两内缩槽体卡全于翼槽与座翼间定,且接点与接线容置于座沟内定位,它置于射出模内进行出作业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经由实施,它可事先将电线连同极片先行嵌置定位,而达到分头备料的效果,这较之于已知的必须在射出模内临场作业来说,可消除产量无法提高的因素,且因定位确实,所以不会格品率也因之大为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加工时的立体示意图。
现在结合上述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桥座1是由绝缘材料一体成型的固形物,其前端两侧,各一体延伸两座翼11,并使其间各形成一翼槽12,而后方的座体13呈斜削之势,且侧壁上对应于前述翼槽12处,具有略为凹陷的座沟14,另在座体13的中央,具有一贯穿的座孔15。
如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翼槽12的宽度以及座翼11的宽度,均对应于极片(假想线所示)所裁切的两内缩的槽体,故两极片可藉它嵌入定位,而其后的接点及接线,即被定位于座沟14内,于是,将它置入射出模内进行射出作业时,即可不致因高温高压而变形,且射出料可渗入座孔15内补实,而使其与外皮包覆间呈紧密结合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荣兴,未经朱荣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2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