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层压裂封隔器无效
申请号: | 96212595.4 | 申请日: | 199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88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东;檀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静洁 |
地址: | 8175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压 裂封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油水井分层压裂井下工具。
目前,油水井分层压裂主要是采取封上压下、封两头压中间、封下压上及分两层压裂的分压方法来实施分层压裂作业,其主要工具有Y531型、Y441型、ZH型和Y341型等分压工具。Y531型、ZH型和Y441型这几种型号的封隔器在各大油田使用较普遍,具有耐压高(≥65Mpa)、耐温高(≥150℃)、座封方便、解封灵活、单层使用不易砂卡等特点。但是,这三种型号的封隔器要进行两层以上的压裂施工存在着易造成砂卡、洗井困难的缺点。而Y341型封隔器比较成熟,这一封隔器(见图2)由中心管4、胶筒5、锁套6、卡瓦7、解封套8、活塞9和洗井阀10组成。Y341型封隔器在分层压裂施工中不论层数的多少,解封时一次解封,解封负荷大。Y341型封隔器进行分压时,通过地面压力泵对封隔器施加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活塞9推动锁套6压缩胶筒5发生弹性变形,封住油套环形空间的同时,卡瓦6锁定在卡瓦7上,从而实现封隔器的分隔油层的目的。施工完成后解封时,油管连着中心管4和解封套向洗井阀10端移动,卡瓦7向中心收拢,锁套6与卡瓦7分离,在胶筒5弹力的作用下,锁套6向活塞9方向移动,胶筒5回到自由位置,从而达到解封的目的。Y341型封隔器座封可靠、解封方便、密封性好、进行多层分压作业较经济。但是存在下列问题:1.配合封隔使用的滑套开启后,关闭了滑套下部,封隔器中心管4的压力小于油套环形空间的压力,洗井阀10在压差的作用下开启,施工液从洗井通道注入下层,造成砂卡卡瓦7或施工失败。2.每一只封隔器的解封距(L)相等,其解封距为解封套移动到卡瓦尾端的距离。井内封隔器数量越多解封负荷越大,解封越困难,加之沉砂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影响,造成不能解封。3.由于封隔器与滑套是分体式,为防止滑套的喷口损伤套管,保证封隔器可靠分隔油层,管柱中滑套与封隔器的胶筒5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因此,沉砂量大。为解决解封困难的问题,ZH型封隔器采取扩涨胶筒配合压缩式胶筒。解封时,油管内压力与套管内压力达到平衡后,扩涨胶筒自动回缩,压缩式胶筒靠胶筒的弹力缩回,达到解封的目的。但是,在管柱中必须加一只节流装置产生一定的压差,以保证封隔器座封,而节流装置增加了施工压力。进行多层分压作业较困难。Y531型封隔采用高强度的皮碗和压缩式胶筒,上提管柱解封,解封负荷小、解封灵活。但是它不能进行一层以上的分压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分层压裂封隔器,它能进行五层(将五个以上油层组分成五个压裂层段)分压作业,解封负荷只相当于一只Y341型封隔器的解封负荷,减少沉砂的可能性,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分层压裂封隔器,由接头、剪钉、阀体、中心管、胶筒、锁套、卡瓦、解封套、活塞、洗井阀、阀杆、压裂洗井通道、外芯管、连接头及洗井接头组成,上接头与阀体通过剪钉固定,上接头上设有压裂洗井通道,阀体内设有阀杆,外芯管与上接头螺纹连接,中芯管与上接头螺纹连接,胶筒套在外芯管上,锁套套在卡瓦与解封套外,连接接头与洗井接头之间设有活塞;下外芯管与洗井接头螺纹连接,下外芯管内设有洗井阀,下外芯管外套有下胶筒和下锁套,下外芯管上还设有下卡瓦,下中心管通过下连接头与下接头连接,下解封套连接在下连接头上,在两个下连接头之间设有活塞。由于把封隔器的解封距设计成不等,由上至下,解封距越来越小,不论井内封隔数量的多少,解封负荷只相当于一只封隔器的解封负荷;其二,为减小沉砂,将滑套与封隔器融为一体;其三,管柱设计时将封隔器尽量靠近油层下界,为保证密封性能,将胶筒设计成双密封胶筒组,增加密封系数。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将滑套和封隔器融为一体,增加了滑套的功能,设计成双密封胶筒组,增加密封系数,没有改变其座封和解封方式。施工简单,一次管柱就能进行五层的分层压裂作业。在青海油田井深3500米、井温摄氏130度、井口施工压力80兆帕、砂比34%、排量4方每分钟的施工条件下,密封良好、解封负荷小、施工顺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封隔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未经青海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2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