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配水器无效
申请号: | 96212596.2 | 申请日: | 199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6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东;许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天语,金杰 |
地址: | 817500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配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分层注水井下用的新型配水器。
油田注水使用的分层注水井下工具有KPX系列配水器、KHD系列配水器和KGD系列配水器三大系列,而KHD系列配水器和KGD系列配水器的调配、测试等方面不如KPX配水器方便,使用较少,目前使用最广泛、调配较方便具有发展前途的注水工具是KPX系列配水器,这一系列的配水器的凸轮回位簧、偏心孔与堵塞器的密封结构设计不合理,回位簧在使用过程中,时有脱离凸轮的现象发生,造成凸轮不能正常工作;堵塞器经常不能达到正确位置,捞出时下密封圈只到达了偏心孔中段或者是偏心孔上段,而没有一次解除阻力,致使堵塞器不能捞出。这种KPX系列配水器的投捞成功率达不到85%,投捞一次成功率达不到50%。随着井深的增加和下井时间(超过一季度)的增长,要接近这二项指标就更加不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凸轮回位簧、偏心孔与堵塞器的密封结构设计合理的新型配水器,它能更有效地进行投捞作业,提高投捞成功率和投捞一次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主体1、外壳2和堵塞器3三部分组成,主体1上有偏心孔上段4、偏心孔中段5和偏心孔下段6,其内有堵塞器3,堵塞器3由下密封圈7、上密封圈8、回位簧9、凸轮10和打捞杆11构成,偏心孔上段4、偏心孔中段5和偏心孔下段6的直径由大变小,呈锥型台阶孔状,堵塞器3与偏心孔形状相一致,呈锥型台阶,堵塞器3的上密封圈8直径大于下密封圈7,堵塞器3凸轮的10回位簧9采用涡卷簧,打捞杆11上开一通槽,销钉12从槽中穿过,销钉12固定在堵塞器3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改进凸轮回位簧、偏心孔与堵塞器的密封结构后,密封圈受阻力的最大位移减少,将打捞杆用销钉予以限制,这样打捞杆只能作轴向移动,不能作园周转动,将凸轮的回位簧设计成涡卷簧,从而解决了投捞较图难和成功率低的问题。改变了堵塞器和配水器的密封部位的外径(孔径)的尺寸,增加了打捞杆的限制转动,投捞作业容易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堵塞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由主体1、外壳2和堵塞器3三部分组成,主体1上有偏心孔上段4、偏心孔中段5和偏心孔下段6,其内有堵塞器3,堵塞器3由下密封圈7、上密封圈8、回位簧9、凸轮10和打捞杆11构成,偏心孔上段4、偏心孔中段5和偏心孔下段6的直径由大变小,呈锥型台阶孔状,堵塞器3与偏心孔形状相一致,呈锥型台阶,堵塞器3的上密封圈8直径大于下密封圈7,堵塞器3凸轮的10回位簧9采用涡卷簧,打捞杆11上开一通槽,销钉12从槽中穿过,销钉12固定在堵塞器3上。
将这种新型配水器用地面试井车载铰车的录井钢丝连接投捞器,把堵塞器3下入井内,下至偏心孔的上部,下密封圈7在没有受到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就到达了偏心孔下段6,上密封圈8也在没有受到阻力的情况下就到达了偏心孔中段5,借助投捞器的下放惯性力,很容易将堵塞器3的下密封圈7和上密封圈8推进偏心孔下段6和偏心孔中段5,因为这一过程下密封圈7、上密封圈8与偏心孔下段6、偏心孔中段5的摩C擦阻力位移最大只有8毫米,相反,捞出时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7与偏心孔中段5和偏心孔下段6的摩擦阻力位移也只有8毫米,回位簧9安装或更换时只需凸轮10从堵塞器3中取出来,将回位簧9装在凸轮10上即可;回位簧9与堵塞器3外壳不发生什么关系,在打捞杆11上开一道槽,销钉12从这一道槽中通过,打捞杆的轴向移动不受限制,而打捞杆11不能圆周转动,这些改进保证了堵塞器3顺利地投入与捞出,提高了作业效率。上密封圈8和下密封圈7的关系为上大下小,偏心孔上段4与偏心孔中段5也是上大下小的关系,上密封圈8与下密封圈7、偏心孔上段4与偏心孔中段5及偏心孔中段5与偏心孔下段6的孔外径差值以大于或等于密封圈的过盈的过盈量为好。本实用新型在青海油田井深3500米、井温摄氏130度、井口压力25MPa、投捞作业周期90天的情况下,通过40井次的投捞作业实践证明:投捞成功率100%,投捞一次成功率100%,将投捞作业周期延长到一年,其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投捞成功率达98%,投捞一次成功率达9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未经青海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2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流恒压馈电放大装置
- 下一篇:方便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