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6212676.4 | 申请日: | 199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676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2 |
发明(设计)人: | 励金祥;沈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通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9/04 | 分类号: | H05B39/04;H03K17/9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旭 |
地址: | 3151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电子 遥控 照明 开关 | ||
一种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涉及不通过通断接触的电子开关,是对现有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的改进。
红外线遥控是一种比较广泛采用的遥控形式,如中国专利942416090号披露的《多路红外遥控开关》就采用红外遥控的形式。它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接收器由电源、接收头、解码电路和控制开关构成;发射器由电源、编码电路和发射头构成。发射器的多路编码按扭分别控制按收器的多路接头,实现对多个灯具和电器的开关控制。该开关具有静态耗电较高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该开关具有静态耗电低,指示明确的特点。
根据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该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包含发射及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由编码器和与之相连的发射器组成,接收部分包含接收器,其持点是接收器输出同解码器输入相接,解码器输出一路接开关管后接可控硅控制极,另一路接另一开关管后接发光二极管,而可控硅则串接在电器的供电回路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静态功耗省,并且状态显示明确的优点。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接收及电子开关部分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外线电子遥控照明开关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接收器由IC1组成,IC1的型号为PIC12043T,其一端接电源,一端接地,输出端接解码器。该接收器接收来自发射部分的38KHZ红外遥控编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放大、带通滤波、检波,滤除其中的38KHZ载波信号,经波形整形后送往解码器。
解码器由IC2构成,其型号为RCL9506162600。IC2的4、5、6三脚和9、10、11三脚的对应关系不同,可以识别不同的编码信号,并对编码信号进行解码。IC2的1脚与2脚之间接有电容C2,且2脚接地,3脚为输入端且同接收器的输出端相接;16脚接电源,15脚与14脚之间接晶振XTAL,7、8、12脚为输出端。因此解码器输出端一路经开关管接可控硅控制极,另一路经另一开关管接发光二极管。并且可以有多路输出。在本实施例中有三路输出。IC2的12脚一路经开关管Q2接可控硅BCR2的控制极,而BCR2则串按在灯LAMP2的供电回路中;12脚的另一路经开关管Q4按发光二极管LED2。同样,IC2的8脚也分两路分别经开关管Q5、Q6接可控硅BCR3及发光二极管LED3;IC2的7脚分别经开关管Q1、Q2接可控硅BCR1及发光二极管LED1。对可控硅BCR1、BCR2、BCR3控制极的供电由电源Vcc1提供。该电源由电阻R5、R6、ZR1、电容C4、C5、稳压管DW1及整流二极管D1所组成。R5、R6、ZR1及C4对交流电进行分压,DW1进行稳压,D1半波整流、C5虑波,从而得到Vcc1。当解码器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Vcc1加在可控硅控制极上使可控硅导通,电灯LAMP点亮。而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则由Vcc2供电。交流电经DW2稳压、D2整流、C7滤波得到Vcc2。同样开关管导通时,发光二极管一端接地,从而两端有压降而发光指示。为了方便地进行手控,解码器上还接有手动开关,即4、5、6三脚分别经识别开关SW1、SW2、SW3而接地,按动相应开关,则对应灯发光。并且灯还可由同一开关再次按下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通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通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2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