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无效
申请号: | 96213053.2 | 申请日: | 1996-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25513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04 |
发明(设计)人: | 魏星懦;窦卫国;王竹英;赵世杰;杜文亮;侯生源;郝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机修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 滚筒 用取种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领域的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机械中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
目前现有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按其结构一般可分为三角盒式取种器和磁力式取种器。这两种取种器都存在有取种粒分散、平均粒数偏多、空穴率高、播种滚筒内种子较少时则会发生取种不可靠等缺陷。
有鉴于上述传统产品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使其成为一种半精量取种器,具有取种平均粒数少、每次取种的粒数相对集中、空穴率低的功效,特别是可使其在种子较少时亦能够可靠地取种,适用性强,而可广泛地使用于穴播玉米等中耕作物的播种滚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包括舀种部及贮种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舀种部、滚道部、贮种部所组成,其中:贮种部,为<型结构体,其前部设有舀种区,两侧分别设有左刮种翼、右刮种翼,形成<型结构的刮种翼;滚道部,连接于左刮种翼、右刮种翼的相交部,并向后方延伸;贮种部,其与滚道部的后端相连接成一体,其后部形成为空腔状的贮种区,前壁设有取种器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中所述的贮种部其顶部为半圆形,两侧壁向下呈倒V状,形成空腔状的贮种区。前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中所述的取种器进口可为圆形,该取种器进口的直径D为种子最大尺寸的1.2-2倍。前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中所述的取种器进口与舀种区顶端的间隔L为2-3倍种子最大尺寸。前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中所述的滚道部采用圆弧状的造型结构。前述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中所述的滚道部采用圆弧状加直线的造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配用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后,在进行作物的播种作业时其取种的平均粒数少,每次取种的粒数可相对地集中,使得播种的空穴率低,可大大提高播种的质量,特别是当作物种子的数量较少时,仍能够可靠地取种,而可有效地保证播种的质量。其用途非常广泛,可普遍地使用于穴播玉米等中耕作物的播种滚筒上实现半精量播种,均具有良好的播种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半精量取种器,其具有取种平均粒数少、每次取种的粒数相对集中、空穴率低的优良功效,特别是在种子较少日寸其亦能够可靠地取种,适用性非常强,可广泛地使用于各种作物的播种滚筒上,而具有实质上的实用性,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改进,诚为一新颍、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在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在图1中B-B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在于1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安装于播种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其主要由舀种部1、滚道部2、贮种部3组成,其中,贮种部1,为<型的结构体,其前部设有舀种区11,两侧分别设有左刮种翼12、右刮种翼13,形成<型结构的刮种翼;滚道部2,连接于左刮种翼12、右刮种翼13的相交部,并向后延伸,该从舀种区11连接到贮种区31的滚道部2采用圆弧结构(如图4所示)或圆弧加直线结构;贮种部3,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其与滚道部2的后端相连接成一体,其顶部32为半圆形体,两侧壁33向下呈倒V状,而形成空腔状的贮种区31,前壁34设有取种器进口35,该取种器进口35的直径D为种子最大尺寸的1.2-2倍,该取种器进口35与舀种区11顶端的间隔L为2-3倍种子最大尺寸。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其在实际工作使用时,借由播种滚筒5外侧圆周表面上的鸭嘴成穴器4安装固定于播种滚筒5的内侧圆周表面上,该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的安装数目可根据所播作物的株距确定,其安装方向为将其前部的舀种区11背向于播种滚筒5的转动方向n。当在播种滚筒5内装上一定量的作物种子沿着地面滚动进行播种工作时,该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则随着播种滚筒5的转动依次进入于播种层内,作物种子在<型结构刮种翼的作用下,将播种滚筒5内位于其两侧的作物种子收集于中央的舀种区11内,并向其上方的方向提升。当该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旋转出播种层时,除了舀种部1断面外的其它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均掉落于原种群内(如图中右下部所示);只有舀种部1断面上的种子,在越过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的最高点时(即图中的顶部位置),通过圆弧状滚道部2经播种滚筒用取种器A的取种器进口35进入贮种区31内,当与该贮种区31相连通的鸭嘴成穴器4转至与地面接触后,则压开其上的鸭嘴部,将作物种子播种到已成穴的土壤内。周而复始反复进行上述的工作过程,即可进行连续的播种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机修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学院,未经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机修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30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