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驱虫器无效
申请号: | 96213266.7 | 申请日: | 199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30505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7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震宇 |
主分类号: | A01M1/00 | 分类号: | A0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驱虫 | ||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驱逐害虫并具有附加功能的多功能驱虫器。
以下是两种背景技术。
1、市场现售的电蚊香灭蚊器具有驱灭蚊虫功能;它的缺陷是在较大场地和通风条件好的环境下,灭蚊药气味极易排散,未能达到驱灭蚊虫效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病人和对气味敏感易过敏性病人不易使用,另外对臭虫、鼠类、苍蝇等害虫无驱逐效果,功能单一。
2、市场现售的超声波驱虫器,具有驱虫功能。它的缺陷是当使用市交流电时,采用普通变压器变压供电、成本高、体积大;超声波驱虫对害虫及有益动物是一律驱逐、在动物养殖场不能使用;中国有十亿农民,这些农民家庭养有家禽不能使用超声波驱虫器;城市部分居民家庭也养有宠物如观赏鸟、名种狗等,也不能使用超声波驱虫器,因而使用上受到极大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驱虫器,它能在各种场合环境下,均能驱逐害虫并且不影响有益动物的生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驱虫器,其特征在于:多功能驱虫电路由电蚊香灭蚊电路、降压整流稳压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提供变化电压电路、压控振荡器电路、扬声器电路构成;电蚊香灭蚊电路由作电源指示的氖管(TD)、开关(S1)、片状热敏电阻(RT)构成、降压整流稳压电路由开关(S2)、降压电容(C1)、二极管(V)。稳压管(DW)、滤波电容(C3)构成,并向后级供电,多谐振荡器电路由电阻(R2、R3)、电容(C4)、555时基电路(IC1)构成,从市交流电一端电连接降压电容(C2)、限流电阻(R1)、组合开关(HK)、电阻(R4)接555时基电路(IC1)脚5构成提供变化电压电路并与多谐振荡器电路构成压控振荡器电路,扬声器电路由电容(C5)、放大变压器(T)、开关(S3)、扬声器(YD)、插孔(CK1)构成。按照前述的多功能驱虫器,其特征在于:由电蚊香灭蚊电路、由多谐振荡器电路构成的仿蝙蝠声波驱虫电路及超声波固定频率驱虫电路、由压控振荡器电路构成的超声波变频驱虫电路组合而成。
该多功能驱虫器具有以下功能:电蚊香灭蚊、仿蝙蝠声波驱虫、超声波固定频率驱虫,超声波变频驱虫;附加功能:电子针炙、电子按摩、鱼缸加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驱虫电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一对金属按摩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电炙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附件:外接压电陶瓷片图。
对照附图1,电路两端标有L、N接线方式,这是从习惯上、安全上构思,实用中L、N可以互换。该多功能驱虫器其电路原理是接通市交流电时,电源指示灯TD:氖管发亮关上开关S1就接通热敏电阻RT。RT是片状热敏电阻即PTC元件,由PTC元件发出的热使灭蚊药剂按一定速度挥发而达到灭蚊目的。当关上开关S2时,由C1、V、C3和DW组成电容降压半波整流及简易稳压电路,向555电路和电阻R2、R3、C4构成多谐振荡器提供工作电源,555电路输出频率范围由元件R2、R3、C4的取值决定将之代入公式为;振荡频率F=1.443/(R2+2R3)C4。电阻R2、R3取值范围为10K-100M,C4取值范围为100P-100U,R2可为固定电阻,R3为可调电阻。如果给555电路脚5输入变化电压,则电路输出便是频率随5脚输入变化的脉冲信号。由此形成压控振荡器,已有技术是另外设定一组多谐振器产生变化电压,而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驱虫器采用了新颖实用的技术,从市220V交流电通过C2、R1降压耦合至5脚,此时HK组合开关应合上接通电源,举一例说明C1为0,47UF、C3为500UF、V为IN4004、DW为2DW6、R2为9K、可调电阻R3为5K,向555电路脚5输入50HZ变化电压时,555电路脚3输出20KHZ-60KHZ的不断变化的频率,此变频超声波对蚊子、蟑螂、鼠类等害虫有强烈的驱逐作用。此外555电路输出端脚3接有一电解电容C5作隔直、耦合用,变压器T应采用铁氧体芯,初级和次级的匝数由所需变压比确定。扬声器YD采用加有助声腔的压电陶瓷扬声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震宇,未经吴震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32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