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无效
申请号: | 96213936.X | 申请日: | 1996-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843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7 |
发明(设计)人: | 曾绍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绍谦 |
主分类号: | F16L27/12 | 分类号: | F16L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较大 范围 束环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束紧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特别是针对一般同轴套接式的管件,包含有伸缩套接不同管径的直形管或渐缩管等,使能于这些管件的接合部位的外管壁上,直接穿套本束环体,行使所需不同管径部位的束紧接固效能。
以现阶段可见及使用同轴套接式管件的物品,有如自行车椅座柱管、龙头柱管,或旗杆伸降管、洋伞伸缩管及鱼网伸缩式接管等等;通常在这些同轴套接式内、外管件间皆采用松动配合方式组套,且内、外管件间的接合部位皆设有一束紧装置,以便当伸缩调移内管或外管件至所需长度或高度时,藉该束紧装置使外管件及内管件间达到止动的定位束固效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于这些同轴套接式管件的束紧装置,有下列诸项,现将其缺点逐一随项次说明如下:
其一、以点接触方式锁持定位:通常是利用一只或一只以上的螺钉,使穿锁于该外管件的接合部位,并藉螺钉旋导进给,进而以螺钉头部直接逼迫内管件的外壁,使达到一点或一点以上的点接触方式夹紧内管件完成定位止动作用;以此方式达到束紧作用的物品,通常可见适用于具有厚壁外管的旗杆伸降管,或为仅适用于低荷重的洋伞伸缩管上使用;虽说此单点逼锁的方式只要稍微增加其螺钉呈三点锁持,即可在管件的环周达到束固的目的;但众所周知,仅以点接触方式并无法有效且充分地束紧环周皆具分向力的内管件,因知诸如旗杆等物品本身的长度极高且重量极重,尚需承受风力等外加作用力的附加作用,且这些重力或分向作用力若再加上距离接合部位的管体长度所形成的力臂作用因素后,是必会对该接合部位的内、外管壁环周,产生极大且不定向的受力,因此仅以螺钉的点接触方式加以锁持,无法顾及内、外管件接合部位的环周壁面的均等分摊负载,是为其极易造成松动的主因。
其二、以面接触方式束紧定位:通常仅利用一C形束环,于束环的开口处两侧环壁间组配螺丝,使经旋锁螺丝束缩该束环的孔径,并以该束环的孔壁去束夹外管件的外壁,使达束紧内管件的外壁至止动的效用;以此方式达到束紧作用的物品,通常可见于自行车椅座柱管、龙头柱管上使用;虽说C形束环的孔壁具有几近环周的束贴面积,可以在其束缩时与外管件的外壁间形成较大面积范围的摩擦阻力,使达束紧内管件的效用;但又知,C形束环本身束缩弧径的裕度有限,且其束缩时所产生的弧曲度并非真圆,因此导致其束紧作用力并非等圆周式的均匀分散至外管件的外壁上,当然亦使外管件无法等圆周式的均匀行使束缩作用力夹持该内管件,因而造成束固效果不明显的困扰;诸如使用于自行车椅座柱管或龙头柱管等场合中,该束环必须承受人体垫部或手臂所下压的重力,再加上骑程于颠坡路面时所传递而至的振动作用力,因此若这些处所所组置的束环无法长期有效地保持其束紧效用的话,因这些部位松动后所会导致并造成骑乘者发生意外伤害的严重性亦是不言而喻的。
针对上述两款采用锁持或束紧的现有技术手段,实无法极其精确地达到束紧内、外管件的接合部位的效用;且知,以束环的面接触的束紧方式所能达到的束紧效果,虽较以点接触的螺钉的锁持方式佳,但现有束环除其束缩时未能提供真圆式的贴触面积的缺点外,尚有因其束缩弧径的裕度范围有限,而使其无法仅利用单一规格的束环孔径,而去适用于较大范围内的各种管径的管件,使能通用组装,并达束紧的效用,因此实用效益亦较为低劣。此理,是可见证于自行车的椅座柱管与龙头柱管上,因制造商所制成的外管件的规格就已有25.4~31.8mm的管径差距,此差距并非束环本身缩径裕度的范围所能负荷,因此制造商必须分门别类地制出各款规格的束环以达适用,因此而增加了不少制作上的成本,这些困扰及不便,亦正是本实用新型特以研创改进的创作动机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藉束环内再予设置外层环件及内层环件,使能在束缩时,增加各环件间的贴触静摩擦阻力,进而增加束环内槽壁面与管件外壁面间的最大静摩擦的束紧效力,因此得以提供管径范围在该束环的束缩裕度以内的管件进行束紧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将内、外层环件皆制成C形具缺口状,且其缺口弧距必大于束环本身的开口弧距,并在束环上旋组等圆周角的三道等弧距的横向迫紧螺栓,藉三爪稳固定位性最佳的特性,使能对应束环的中心环槽并顶压外层环件的外壁面;藉此使于夹缩束环本身的束缩裕度至极限后,亦能藉助各迫紧螺栓顶压并束缩该外层环件及内层环件,进而将各紧迫螺栓的点接触作用力转换成内、外层环件的面接触的束缩作用力,以达束紧较小管径范围的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绍谦,未经曾绍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3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