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水套式取暖炊事两用炉无效
申请号: | 96214835.0 | 申请日: | 199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6670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铁聪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慧芳 |
地址: | 0321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水套式 取暖 炊事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具,具体涉及一种双水套式取暖炊事两用炉。
目前,公知的取暖兼炊事的炉具已有多种结构,但这些炉具在用中仍不尽人意,有些炉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炉口火力弱,达不炊事要求,升温速度赶不上采暖需要,不能兼顾做饭及采暖。有炉具还存在炉膛温度低,烟道余热利用较少,热效率较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种结构独特,造型美观,火口温度高,烟道温度低,热效率高且暖做饭互不影响的新型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的。双水套式取暖炊事用炉,包括炉面、炉盖、烟道、炉瓦、护膛、炉盘、炉体、底座,炉面与火口之间为炉头,炉膛的上出口为火口,炉头内在火口上部有一截面为“L”形的空心夹层,与炉膛四周的环形空心夹相通形成大水套,在火口平面与炉面之间有一截面为“L”形的形小水套,大、小水套之间的间隙为环形火道,小水套通过连通与大水套相连通,大水套的内、外侧分别设有内保温层及外保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炉面2、炉盖3、烟道4、出水口5、炉头6、环形火道7、小水套8、增热盖9、连通管10、大水套11、外保温层12、内保温层13、炉瓦14、炉膛15、进水口16、炉盘17、炉体18、储灰室19、底座
如图1~图3所示,本炉的炉体17采用优质钢材制成,炉体17的顶部为炉面1,其上设置有炉盖2,炉膛14位于炉瓦13内,炉膛14的上出口为火口,火口上方备有增热盖8,炉面1与火口之间为炉头5,炉头5内在火口的上部有一截面为“L”形的空心夹层,与炉膛14四周的环形空心夹层相通形成大水套10,在火口平面与炉面1之间有一截面为“L”形的环形小水套7,小水套7通过连接管9与大水套10相连通,大水套10与小水套7之间的间隙为环形火道6,大水套10与小水套7还通过出水口4与采暖系统相连。大水套10的外侧与炉体17之间为外保温层11,大水套10的内侧与炉瓦13之间为内保温层12。炉体17的上部一侧还设有烟道3,烟道3通过炉体17、大水套10及小水套7与炉头5相通,炉体17的下部设有与大水套10相通的进水口15,储灰室18设有炉体17的下部,其上设置炉门,储灰室18的上方为炉盘16,19为炉体底座。
本炉所设的内保温层12可保证炉膛14内的温度,使炉火燃烧充分,不会产生“压火”现象。外保温层11可有效地控制热能向外幅射,传导扩散。同时利用炉门的开闭,可有效地调节空气流通量,达到控制火力大小的目的。本炉将外部散热器散热后的冷却水由进水口15进入大水套10内,缓慢加热后向上一边运动,一边加热,到达炉体17上部后,进入小水套7和大水套10上的“L”形空心夹层内,这时炉膛14的上方放置有增热盖8或饭锅,其高温火焰不能直接从烟道3排出,而改道环形火道6从四面八方全方位向上运动,给大、小水套10、7进行强化加热,再逆返到炉口以内,再次给小水套7和饭锅加热,最后从烟道3排出烟气,反复进行过热交换的火焰到此可谓“筋疲力尽”了。如用手去摸烟囱,不烫手。经过强化加热后的高温水由出水口4流向散热器,以此不断循环,达到供热目的。
本炉还可与洗浴器及温水箱相连,可供洗浴及生活用水。
与现有炉具相比,本炉具有结构独特、造型美观、火口温度高、烟道温度低、热效率高达90%以上且采暖、炊事互不影响等优点,是一种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新型炉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铁聪,未经王铁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4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图片的礼仪卡片
- 下一篇:层叠式电极防漏电流体介质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