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安全脱困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6215630.2 | 申请日: | 199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653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秋楠 |
主分类号: | B66B5/16 | 分类号: | B66B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丰原***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安全 脱困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机用安全机构,特别是一种电梯安全脱困机构。
习用的机械式升降电梯,通常具有由电动机驱动经钢索牵引电梯厢升降的电动驱动结构及电磁式制动离合结构。这种机械式升降电梯,在运行中,一旦发生火灾、停电及通信中断等故障时,往往造成受困于电梯厢内乘员,无法自救紧急逃生,必须等待维修救护人员到达进行菅救,导致伤亡事件及造成心理恐慌;特别是当电梯厢在两楼层之间发生故障时,施救人员将电梯厢内外门打开,受困人员需以跳跃动作逃离电梯厢,容易造成意外受伤,并存在掉入升降通道内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旦发生火灾、停电及通信中断等故障,电梯厢内乘员能自救紧急逃生的电梯安全脱困机构。
本实用新型由制动离合驱动件、制动释放施力结构、手动驱动件及动力传动结构组成,制动离合驱动件及手动驱动件邻近电梯厢紧急开口侧,制动释放施力结构置于电梯机房内,并令制动释放施力结构作用在电梯电动制动离合结构上;动力传动结构置于电梯机房内,其主动件与驱动件连接,其被动件与电梯电动驱动结构的驱动轴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由制动离合驱动件、制动释放施力结构、手动驱动件及动力传动结构组成,制动离合驱动件及手动驱动件邻近电梯厢紧急开口侧,制动释放施力结构作用在电梯电动制动离合结构上;动力传动结构的主动件与驱动件连接,其被动件与电梯电动驱动结构的驱动轴连接。
运行中,一旦发生火灾、停电及通信中断等故障,电梯厢内乘员便可操纵位于邻近电梯厢紧急开口侧的制动离合驱动件,经制动释放施力结构作用到电梯电动制动离合结构上,使电梯制动释放,再操纵位于邻近电梯厢紧急开口侧的手动驱动件,经动力传动结构驱动电梯电动驱动结构的驱动轴,使电梯厢在手动驱动件及传动结构的驱动下徐徐动作,到达预定楼层,打开电梯厢内外门,得以自救,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向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施力杆弹性复位)。
图5、为图4中的D-D剖面图。
图6、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施力杆配重复位)。
图7、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制动释放施力结构包括枢转杆及转动杆)。
图8、为图7中E-E向剖视图。
图9、为图7中F-F向剖视图。
图10、为图7中G-G向剖视图(转动杆上设有双凸部的凸轮)。
图11、为图7中G-G向剖视图(转动杆上设有带两偏心连杆的双凸部的凸轮)。
图12、为图7中H部局部放大图(转动杆上设有带拉杆的单凸部凸轮)。
图13、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制动释放施力结构包括牵引索、摆杆及移动杆、移动杆上设有作用在电梯制动器的压杆上的凸块)。
图14、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制动释放施力结构包括牵引索、摆杆及移动杆、移动杆上设有经两摆动曲柄作用于电梯的鼓式制动器的两制动夹臂之间的凸块)。
图15、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制动释放施力结构包括牵引索、摆杆及移动杆、移动杆上设有以连杆作用在电梯制动器的转杆上的凸块)。
图16、为图14中的I-I向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J向视图。
图18、为图15中的K向视图。
图19、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制动释放施力结构包括牵引索、摆杆、轴套及摩擦离合器)。
图20、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制动释放施力结构包括牵引索、摆杆、轴套及摩擦离合器、驱动件包括牵引索及张力锤)。
图21、为图20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22、为图20的结构示意剖面图(轴套上设有限速离心制动块)。
图23、为图1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动力传动结构由带限速摩擦轮的主动轮及被动轮组成)。
图24、为图23中L-L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制动离合驱动件1、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手动驱动件3及动力传动结构4组成,如图2、图3所示,制动离合驱动件1包括驱动缸11、设置在驱动缸11活塞杆上的操作柄12、流体输送管路13及被动缸14,驱动缸11及操作柄12邻近电梯厢51的紧急开口511侧,流体输送管路13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缸11及被动缸14连接;流体为气体或液体;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置于电梯5的机房57内;如图4所示,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为设有弹性复位支撑件211的施力杆21,施力杆21的一端铰接定位,另一端与被动缸14连接,其近中部两侧分别作用在如图5所示的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压杆521上及弹性支撑在弹性复位支撑件211上;亦可如图6所示,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为设有复位配重221的施力杆22,施力杆22的两端分别与复位配重221及被动缸14连接,其近中部两侧分别铰接定位及作用在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压杆521上;亦可如图7、图8、图9所示,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包括枢转杆23及转动杆24,枢转杆23的中部设有复位弹性件,其一端与被动缸14枢接,转动杆24的一端与枢转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中部转动支撑在定位座241上,并在中部两侧分别装设有作用在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压杆521上单凸部的凸轮242及偏心轮座243;亦可如图10所示,转动杆24上分别装设有直接作用于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两制动夹臂522之间双凸部的凸轮244及偏心轮座243;亦可如图11所示,转动杆24上分别装设有经两偏心连杆523作用于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两制动夹臂522之间双凸部的凸轮245及偏心轮座243;亦可如图12所示,转动杆24上分别装设有经拉杆524作用在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压杆521上的单凸部凸轮246;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包括牵引索25、摆杆26及移动杆27,摆杆26的一端枢接定位,其另一端经牵引索25与被动缸14连接,其中部设有弹性复位件261,移动杆27滑动安装在两扶持座271上,其上设有如图13所示的作用在电梯5的制动器52的压杆521上的凸块272,亦可如图14、图16、图17所示,移动杆27上设有经两摆动曲柄525作用于电梯5的鼓式制动器52的两制动夹臂522之间的凸块274,亦可如图15、图18所示,移动杆27上设有以连杆526作用在电梯5制动器52的转杆527上的凸块274;牵引索25的两端分别与被动缸14及摆杆26的另一端连接,摆杆26的中部与移动杆27枢接;如图19、图20、图21、图22所示,制动释放施力结构2包括牵引索25及摆杆28,摆杆28的中部枢装在电梯5电动驱动结构的机壳53上,其两端分别与牵引索25连接及经轴套29、摩擦离合器20作用在电梯5的盘式制动器54上,轴套29空套在电梯5电动驱动结构的的电机轴55上,轴套29亦可为由端面棘齿连接的左、右半轴套291、292构成,在左半轴套291上设有限速离心制动块293;如图1所示,手动驱动件3包括驱动索31、驱动轮32及惰轮33,驱动索31邻近电梯厢51的紧急开口511侧;动力传动结构4由作为主动件的主动轮41及作为被动件的被动轮42组成,如图4、图6、图7、图9、图13、图19所示,动力传动结构4的主动轮41与驱动轮32一体,并套设在施力杆21(施力杆22、偏心轮座243的轮轴、移动杆27)上;被动轮42安装在电梯5电动驱动结构的电机轴55上,并当电梯5的制动器52(54)释放时,被动轮42与主动轮41啮合;如图23、图24所示,当用于电梯驱动结构无减速机构的高速电梯时,动力传动结构4由带限速摩擦轮43的的主动轮44及被动轮42组成,限速摩擦轮43上设有限速时与限速制动毂431接合的离心制动块432,主动轮44与驱动轮32一体,并套设在施力杆21(施力杆22、偏心轮座243的轮轴、移动杆27);被动轮42安装在电梯5电动驱动结构的电机轴55上,并当电梯5的制动器52(54)释放时,被动轮42与主动轮44啮合;如图21所示,动力传动结构4由主动轮41及被动轮42组成,主动轮41及驱动轮32分别套设在轮轴的两端,被动轮42与轴套29为一体;亦可如图22所示,被动轮42与右半轴套292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秋楠,未经王秋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5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