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剖宫产产钳无效
申请号: | 96216394.5 | 申请日: | 199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866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29 |
发明(设计)人: | 朱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丹阳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剖宫产 产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中的产钳,特别是涉及剖宫产钳。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处理难产过程中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决临床上颇为棘手的病例,同时也挽救了许多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但在某些剖宫产手术如胎头高浮、胎儿巨大、麻醉效果欠满意时,娩出胎儿较为困难。井随着人们对美容要求的提高,剖宫产手术选择横切口愈来愈多,亦给手术时取胎头增加了难度。因此,剖宫产手术时常需借助产钳助娩胎儿。已有临床上使用的产钳尚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剖宫产产钳是仿制阴道助娩之产钳按比例缩小而制成的,后者产生的拉力是据骨盆轴方向以向下(脚侧)为主的,而前者所需的拉力除向下(脚侧)外,主要需有一个向上的拉力才能助娩胎儿。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胎头滑脱现象,不能一次助娩成功,尚需一定的器械辅助托出胎头助娩。二是为了提高助娩成功,势必施加钳柄夹紧力,从而钳叶紧紧夹住胎头,而两钳叶最近距离仅30mm,其结果可能导致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增加。三是某些病例急需结束分娩,如果产钳助娩胎儿次数多,操作多,时间长,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已有技术的改进设计,在钳叶或钳胫中设有上托结构的剖宫产产钳。
本实用新型剖宫产产钳的技术方案是;由两叶有钳柄、钳胫和钳叶构成,在钳柄与钳胫之间互相配合,其特征在于钳胫与钳叶交接处制有一偏叶。
本实用新型的剖宫产产钳,其所谓的偏叶制在左叶产钳中。
本实用新型的剖宫产产钳,其所谓的偏叶是下凹弧形状,适合与胎头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剖宫产产钳,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当产钳放置在胎头两侧时,新增偏叶恰在胎头下方,在助娩胎头时,偏叶能提供向上托力,以便胎儿娩出。2、在助娩胎头时,由于下方有托力,可减轻钳柄夹紧力,以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面部神经和软组织损伤等产伤的发生。3、缩短娩出时间,避免由于胎头滑脱造成的操作次数多,费时长等不利因素,减少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宫产产钳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产钳,有两叶,每叶上各有钳柄1、钳胫2和钳叶3,上述相似于已有产钳。在左钳胫与钳叶之间制有一偏叶4,偏叶4与左钳叶的连接处为偏钳胫5,一般长约40mm左右,偏钳叶一般长约70mm左右,并且制成略下凹的弧形状,同时偏钳叶的两根枝干有高低呈倾斜状,适应胎头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丹阳,未经朱丹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63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