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消声耳塞无效
申请号: | 96217334.7 | 申请日: | 1996-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879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九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九弘 |
主分类号: | A61F11/08 | 分类号: | A61F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300 辽宁省开***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消声 耳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声音使听觉保持安静的保健防护用具。
在现代社会中,噪声环境及高声强环境日益增多,造成相当普遍的噪声污染,这就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干扰和破坏,安静的状态被打破,使人们心情烦躁,工作效率降低;如果长期在90分贝以上的高噪声环境下工作,会损伤神经,严重的还会丧失听觉;高声强及高噪音的夜晚使人的睡眠质量下降甚失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消声耳塞,它不仅体积微小简单,而且实用有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声波在真空不能传播”的原理,将真空部分的空间用真空壳体密封,同时在真空壳体外端面填加吸声盘,并且设置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配合,在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螺纹连接处设置隔离垫片。利用反射外壳将声波大部分反射,余下部分声波通过反射外壳的通孔进入吸声盘被吸声盘吸收,吸声盘采用吸声材料制成,利用隔离垫片将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的振动隔离,依靠真空壳体内的真空空间,将残留声波阻隔在外耳道外部,使人的听觉环境保持安静。
为了加强消声功能,在便携式消声耳塞的最外侧设置反射外壳。反射外壳制成一端空心的短圆柱状,表面光滑以利于声波反射;同时为防止在外界声强与振动过大时便携式消声耳塞整体结构的振幅过大,在反射外壳的封闭端面上制有由外表面通向内表面的小直径通孔,便小部分声波穿入通孔,被进一步吸收。
为了隔离反射外壳在声波作用下的振动,在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间设置隔离垫片用以隔离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的振动,便传递到真空壳体的振幅最少,并且使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使二者连接牢固。
为吸收由反射外壳的端面小直径通孔漏入的声波,在反射外壳与真空壳体螺纹连接部分的空腔内,设置有短圆柱状的吸声盘,使声波进一步被吸收,吸声盘可采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制造。
为进一步实现消声功能,设置了真空壳体。真空壳体内部空间为真空,不存在任何气体,即不存在传播声波的介质,因而真空壳体最大限度将残余声波及振动阻隔在外耳道外部,使声波的声强降至最低。真空壳体直径较小的一段位于外耳道的初始段,直径较大的一侧端面制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柱面外表面制有外螺纹,真空壳体通过外螺纹与反射外壳连接。真空壳体可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造。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依靠便携式消声耳塞的反射声波、隔离振动、吸收声波、阻隔声波的结构,保证了消声功能的实现,同时其体积微小,便于携带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便携式消声耳塞的装配图
图2是反射外壳的结构图
图3是吸声盘的结构图
图4是真空壳体的结构图
在图1中,便携式消声耳塞由反射外壳(1)、隔离垫片(2)、吸声盘(3)、真空壳体(4)组成,反射外壳(1)与真空壳体(4)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设置隔离垫片(2);反射外壳(1)与真空壳体(4)连接形成的空腔内设置短圆柱状吸声盘(3),真空壳体(4)内部空间为真空。
在图2中,反射外壳呈一端空心的短圆柱状,表面光滑,封闭端有圆弧倒角,有小直径通孔(5)由外表面(6)通向内表面(7),与内表面(7)相连接的空心柱面制有内螺纹(8)作为连接结构。
在图3中,吸声盘制成短圆柱状,具有一定厚度且有良好的吸收声能力。
在图4中,真空壳体的内部空间为真空,真空壳体直径较大的一侧端面制有环形凸起(9),环形凸起(9)柱面外表面制有外螺纹(10)作为连接结构,真空壳体内部为封闭真空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九弘,未经张九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7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头方向可调、定位的电风扇
- 下一篇:鼓轮式单方向计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