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射式高空救援安全钩无效
申请号: | 96217770.9 | 申请日: | 199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702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0 |
发明(设计)人: | 董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庭斌 |
主分类号: | F42B12/68 | 分类号: | F42B12/68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玉致 |
地址: | 13201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高空 救援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救援安全器械,特别是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用的疏散逃生人员的安全钩。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使城市越来越繁华、漂亮。但是用于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救生措施,还是用低层建筑的老办法,由于高层建筑人员自然疏散困难,时间紧迫,所以跌伤、烧伤的现象经常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射式高空救援安全钩,解决对高层建筑发生危险时,能实现迅速、准确、安全的紧急救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射式高空救援安全钩,具有弹体和发射筒,弹体上前端有弹头,后端有火药筒,该火药筒装在发射筒前部,其特征在于:弹头前端装有探破针,弹头侧面铰接有钩子,集绳缓降器两端与弹头、火药筒分别固连,装在集绳缓降器内的绳子,其两端与弹头、发射筒分别固连。
本技术中的发射筒采用40mm火箭发射筒的现有技术,装在发射筒前部的火药筒与发射筒上的击发装置对应,火药筒上的引信与击发装置中的击发机相对,本技术的特点是,将钩子和绳子装在弹体上,并和弹体一起被发射到高空救援处,钩子抓住固定物体,如窗框,或者人们把它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连在弹体上的绳子,其另一端留在地面的发射筒上,人们顺着绳子上去或下来,实现救援、脱险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消防救援钩与军械技术,有控导弹技术结合在一起,采用发射装置将带绳子的钩子通过弹体送到高层建筑,从而实现高空救援,准确、迅速、安全、省力。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射式高空救援安全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B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C-C视图。
图中,弹体由前端的弹头(3),中部的缓降器(6),集绳筒(8),尾部的火药筒(25)构成,其中,弹头与缓降器之间相挤压连接,缓降器与集绳筒、火药筒之间依次螺纹形式连接。弹头上前端有探破针(1),它可以在向前冲力下,刺破前方轻薄障碍物,弹头的侧面,铰接有钩子(5),用于抓住固定物,钩子前面被弹头限位,钩子后面与弹体之间装有弹簧(4) 弹体尾部的火药筒(25),其筒体由内管(11)和外管(24)相套装构成,内管两端为开口,内管、外管之间的夹层内装有发射药(12),端面有封闭堵盖(19),外管表面设有相对称的4个喷火管(23)和4个尾翼(13),喷火管出口装有铝箔堵盖(22),发射药(12)与喷火管(23)之间通过外管上的通孔(26)相连通,装在发射药(12)内的引信(20),其端部设在火药筒表面,尾翼(13)与外管(24)铰接,可在90°范围内张开或闭合。火药筒(25)装在发射筒(16)内,发射筒(16)结构包括有击发机(21)、瞄准装置(10)、(15)、提柄(17)、肩拖(18)、定位销(9),发射筒上有孔和与孔配合的销(14),火药筒(25)与发射筒(16)连接,由定位销(9)定位。在弹体的集绳筒(8)内装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绳子(7),与集绳筒连接的缓降器是一种带若干通孔的物体,其绳子(7)一端通过缓降器(6)的各通孔与弹头(3)上的连接环(2)固连,另一端通过火药筒内管(11)的中心孔与发射筒上的销子(14)紧固。
工作过程是:将准备好的弹体装入发射筒(16)内,将绳子两端与弹头的连接环(2)和发射筒的销子(14)分别固定,选准目标,由击发机(21)击发引信(20),点燃发射药(12),发射药的气体产生一定压力后,冲破喷火管(23)上的铝箔堵盖(22),气体通过发射筒向后喷射,同时推动弹体脱离发射筒向前运动,尾翼张开,由于喷火管连续不断的向后喷射气体,推动弹体旋转向前,当发射到预定目标时,探破针刺破目标障碍物,钩子在冲力作用下压缩弹簧而向弹体合拢,当解除冲力后,在弹簧作用下,钩子张开,钩住物体。绳子随着弹体的飞行而使集绳筒内卷曲状的绳子放开,绳子另一端固定在发射筒上。使用者抓住缓降器顺绳子下滑时,其自身重力使弹头与缓降器挤压连接的连接处分开,因为绳子在缓降器上曲折穿过各孔,缓降器与绳子发生位移时,曲折处磨擦产生的阻力,使人能缓慢下降,安全到达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庭斌,未经董庭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77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