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锅连续炒茶机无效
申请号: | 96217799.7 | 申请日: | 1996-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22726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才林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7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炒茶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干燥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名优茶炒茶机。
目前,名优茶制做机械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以锅式和筒式炒茶机应用最广泛。锅式炒制名茶品质优于筒式。公知的锅式炒茶机,基本结构由炒叶锅、炒叶腔、炒手装置、传动机构和炉灶等部份组成。一般为双锅并列形式,传动机构置于两锅中间。其不足之处是,炒制茶叶不够均匀,适应炒制工艺所需的锅温调节不便,且不能连续不断炒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制均匀,调温方便,且能连续生产的多锅连续炒茶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多锅连续炒茶机,主要由机架(1)、电机(2)、传动链(3)、链轮(4)、锅体(5)、电热管(6)、炒刷(7)、炒手板(9)、转轴(10)、隔热层(12)所组成。其主要特征为:a、安装在机架(1)上的锅体(5)呈长形多槽式,在锅体(5)底部布置一排电热管(6),并用隔热层(12)隔热机架(1);b、在每只锅槽正中通过安装于机架(1)上的转轴(10)上安装炒手板(9),炒手板(9)两端安装炒刷(7)及挡叶板(8);c、相邻锅槽中的炒手板(9)平面呈直角相交;d、每只锅槽中炒手板(9)上的转轴(10)通过链轮(4)及传动链(3),由电机(2)驱动同向同速转动;e、在锅体(5)的入叶端设置了入叶板(11)。
由于采用长形多槽锅体(5),在锅体(5)底部布置一排电热管(6)(功率可调),且各锅槽中炒手板(9)由电机(2)驱动同向同速转动;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在每只锅槽中只运动一次,炒制均匀,受热适度,提高了制茶质量,该机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可靠,制茶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构造示意图。
在图1中,一种多锅连续炒茶机,由机架(1)、电机(2)、传动链(3)、链轮(4)、锅体(5)、电热管(6)、炒刷(7)、炒手板(9)、转轴(10)、隔热层(12)所组成。安装在机架(1)上的锅体(5)呈长形多槽式,槽的数目及尺寸,可根据各种不同名优茶炒制工艺需要选定,如杀青炒制3分钟,每槽停留2秒钟,则需槽数为90只。在锅体(5)底部布置一排电热管(6),并用隔热层(12)隔热机架(1)。为便于调温,电热管(6)功率应可调。在每只锅槽正中通过安装于机架(1)上的转轴(10)上安装炒手板(9),炒手板(9)两端安装炒刷(7)及挡叶板(8),炒刷(7)视炒制不同茶叶或食品选用。在炒制名优茶时,炒刷(7)由细软的金属丝网固定地炒手板(9)上构成。挡叶板(8)的作用是便于茶叶向前推进。为保证透气性,相邻锅槽中的炒手板(9)平面呈直角相交。为保证连续生产,每只锅槽中炒手板(9)上的转轴(10)通过链轮(4)及传动链(3),由视机(2)驱动同向同速转动。为使投叶方便,在锅体(5)的入叶端设置了入叶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才林,未经刘才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7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