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顶墩柱移柱托梁无效
申请号: | 96218963.4 | 申请日: | 199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69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百战;邓天君;蔡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州矿务局 |
主分类号: | E21D17/00 | 分类号: | E21D17/00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阎蕊香 |
地址: | 0314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顶墩柱移柱托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煤矿采矿工作面用的支护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矿井,如断层多、无炭柱多、节理层理发育等,其采煤工作面用单体柱支护顶板时移柱较难,工人搬移柱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抱柱湿衣的工作环境条件差,柱倒伤人事故发生频繁;对大高采工作面用滑移支架或高档自移支架支护,一方面支架易倾倒或因偏载造成底座开裂变形,另一方面难于适应不平整顶板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适合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矿井所用的单体柱移柱装置。
完成上述目的任务的具体措施是:设计一种能够悬吊托起并可滑动移动单体柱的托梁,该托梁包括切顶墩柱、托梁竖框架、托梁体和托盘,其托梁体由两根导轨组成,它们的一端与竖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呈“厂”字形结构,竖框架的下端被固定在切顶墩柱上,托梁的高低能根据工作面的实际需要调节竖框架与切顶墩柱的固定位置;该托盘为一环形盘,其外径大于或等于托梁体的宽度,内径略大于单体柱的顶盖宽度,两块翻板的一个边均铰连在托盘上表面,另一边均设一个直径小于单体柱顶盖宽度的半圆,它们被浮放在托梁体两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是:首先调整好托梁与切顶墩柱的固定位置,然后用螺栓将它们固定,翻开托盘上的两块翻板,露出托盘内径,将单体柱顶盖穿过托盘内径,翻平两翻板,让翻板上的两个半圆卡在单体柱顶盖下的颈部并把单体柱悬吊在托梁体上,这样单体柱可随托盘在托梁体导轨上滑动,移至工作面顶板需支护的位置后升柱支护,任务完成后需再次移动单体柱时,分四步进行:1、降柱,即用常规卸载手把泄液降柱,使支柱顶盖离开顶板;2、上推前倾,即推动支柱上部使其前倾至新支护位置;3、提腿下甩,即继续卸载,支柱被悬吊并使下部向前摆动到新支护位置;4、升柱,即用注液枪升紧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优特点是:它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维修容易,解决了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移柱难、易倒柱和底座开裂等问题,它安全可靠,移柱省工省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抱柱湿衣的工作环境,避免了单体柱倾倒伤人的事故隐患,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托盘在托梁上的俯视状态图。
其中,1为托梁竖框架,2为托梁体,4为切顶墩柱、7为托盘、8为翻板、6为单体柱,该托梁体由两根带斜面的槽形导轨12组成,它们的一端与竖框架的顶端用螺栓3固定连接在一起呈“厂”字形结构,竖框架1的下端用螺栓5被固定在切顶墩柱4上;该托盘7为环形,其外径大于托梁体2的宽度,内径9略大于单体柱顶盖10的宽度,两块翻板8的一边均铰连在托盘7的上表面,另一边上均设有直径小于单体柱顶盖10宽度的半圆11,它们被浮放在托梁体2的两槽形导轨12上,平翻两翻板时,两半圆所构成的孔能卡住单体柱顶盖10下的颈部,并将单体柱6悬吊在托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州矿务局,未经霍州矿务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8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