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式双重止逆阀无效
申请号: | 96219620.7 | 申请日: | 199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808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昌;张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双重 止逆阀 | ||
本申请涉及住宅厨房垂直排烟气道的配套产品,特别涉及止逆阀。
CN95243308.7号专利为一种住宅建筑烟气集中排放系统提供了一种“变压式止逆阀”,并被列入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通用图集(图集号96沪J/T-104)。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中止逆阀排气不畅和回味串味问题并对油烟气进行二次脱排。但是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排气道上安装的抽屉式止逆百页,一是闭合不严,二是转轴一旦被油雾腻死,开启的百页不能自动回落时便无法抽出;导气弯头上采用帽式阀门,烟气只能从帽下四周出来再沿排烟气道上浮,在排烟气道内有很多这种阀门的情况下,将增加烟气排放的阻力,使排气不畅;排气道由进气口向出气口逐渐收缩,但实际上由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变压效果有限;集油杯是插扣式的,因不严密而易使烟气排放压力消减。
本申请的目的是对上述止逆阀的设计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综合性能优异,能更有效排除烟气和防止烟气返回的阻尼式双重止逆阀,并使其易于维护清洗。
为达到上述目的,对止逆阀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采用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导气弯头顶部装一个水平止逆板,并在壳体底板上设置弧形阻尼板。
所说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是沿滑道插入壳体,滑道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下,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10°即可。
所说阻尼板至少一块、二块最好,对着进气口平行设置,且上阻尼板比下阻尼板稍宽稍长,弧度也稍大。
所说水平止逆板的转轴在远离出气口一侧的导气弯头的顶部。
另外的改进是集油杯与壳体的底部通过螺旋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启闭运动轨迹简捷,闭合严密,转轴一旦被油雾腻死也易于抽出清洗。它开启角度大(最大可开启100°),实际上只要开启一个小的角度即可将烟气导向出气口。水平止逆板开启后也可迫使烟气紧贴出气口一侧烟道壁浮升,从而减小排气阻力。阻尼板可使烟气形成蜗旋阻,提高烟气脱排功能,将油烟有效脱排。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阻尼式双重止逆阀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摆叶开启时的止逆板;
图3是壳体底板设置阻尼板示意图。
实施例:阻尼式双重止逆阀包括一个壳体3和伸入住宅建筑厨房垂直排烟道的导气弯头6,壳体一侧下部有一个与厨房脱排油烟机排气管联通的进气口1,另一侧上部有与导气弯头6相通的出气口2,外壳3的中部两侧内壁上有向出气口一侧倾斜的滑道9,一个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5由壳体3进气口一侧沿滑道9插入壳体内部,该止逆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上排气腔和下排气腔,出气口2与进气口1分别在上、下排气腔、壳体底板上设置二块阻尼板4,上面一块弦长108cm,宽30cm,弧度为100°下面一块弦长94cm,宽20cm,弧度为80°,两块阻尼板对住进气口平行设置。
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5的摆叶10可沿转轴转动,下落时落在有导排残油的线形闭环接触的框架11上。导气弯头6在远离出气口一侧的顶部有一个转轴,转轴上连接一个水平止逆板7,其大小与弯头直径相同。
集油杯8通过螺旋与外壳3的底部连接。
脱排油烟机的烟气由进气口1进入下排气腔后因有阻尼板4,经多点折转,而形成蜗旋,烟气经二次脱排后急速上升使摆叶10开启,无需多大角度烟气即被有效导向出气口2进入弯头6,并将水平止逆板7开启,烟气再紧贴出气口一侧烟道壁上浮。
脱排油烟机停止排烟气时,水平止逆板7与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5先后自动落下实现双重止逆。
脱排的残油由集油杯8收集,由于该集油杯与外壳底部通过螺旋联接,因此烟气不会外逸而使压力消减。
斜插式单片摆叶止逆板5因向下倾斜约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落时因重心偏向出气口一侧,因而可紧贴在框架11上,止逆效果很好,在需要维护清洗时,止逆板5可以方便的抽出。
本申请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阻尼板4的参数并非是唯一的,止逆板5的倾角也可比10°稍大或稍小。该止逆板也可以平行插入,但没有斜插的排烟止塑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9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