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用输油管无效
申请号: | 96219972.9 | 申请日: | 199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780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时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高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 |
地址: |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输油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输油管,属输油管具技术领域。
现在使用的发动机用输油管(如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分为橡胶输油管和塑料输油管。橡胶输油管的管接头与橡胶管的固定采用压套式。这种形式虽然连接牢固,但由于压套上存在轴向皱褶,因此密封性能不可靠,一但出现漏气,由于压套是永久固定结构,整个油管就将报废,易造成整个油管使用寿命减短及管子浪费。与之相比,塑料输油管具有油液可视性,但与发动机管接头结合部的固定,一般都采用铁丝捆扎,虽便于更换,但这样既不可靠,也不美观,还易导致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油液可视性、与管接头连接固定可靠、使用方便、寿命长的发动机用输油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动机用输油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软管(1)及套于其两端的固定套(2)组成(使用时,软管两端套于发动机管接头上,其两端的固定套将软管及管接头固定在一起),固定套(2)与软管(1)之间为过盈配合(软管外径与固定套内径尺寸上有一定过盈量,因此软管及固定套与管接头三者配合时,软管会产生一定塑性变形,从而保证了管接头与塑料管之间的密封性和足够的固定力),软管(1)为可视透明软管(可为各种普通透明塑料软管及像胶软营,便于观察油液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固定套(2)是带有轴向螺旋开口的园柱形套子(使固定套具有一定弹性,在配合尺寸发生变化时,开口可增大或缩小,套子可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提供相对一定的固定力。螺旋开口可防止开口引起的漏气现象发生)。固定套(2)也可是轴向封闭的园柱形套子(无轴向螺旋开口)。
使用时,将软管两端套于发动机管接头上,用其两端的固定套即可将软管及管接头牢靠地固定在一起,可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彻底解决了旧式输油管的漏气问题。同时,还可通过可视透明软管随时观察油液状况。软管(1)老化或损坏时,只需将固定套(2)拔开即可方便地更换新的软管(1),而不必更换固定套(2)〔即可重复装拆〕,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维修,使用成本也得以降低。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可靠,美观的特点,使用中可杜绝因输油管漏气而导致发动机工作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套子可折卸,油管可直视油液的流动,因而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及维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可视软管输油管由软管(1)及套于其两端的固定套(2)组成,固定套(2)与软管(1)之间为过盈配合,软管(1)为可视透明软管。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用于单缸柴油机的发动机用输油管,聚氯乙稀塑料透明软管(1)套在单缸柴油机的管接头(3)、(4)、(5)上,两者配合部外面,套有带轴向螺旋开口的园柱形固定套(2)。固定套(2)具有一定弹性,在配合尺寸发生变化时,开口可增大或缩小,套子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提供相对一定的固定力。采用螺旋开口可防止直开口引起的漏气现象发生。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用于单缸柴油机的发动机用输油管,聚氯乙稀塑料透明软管(1)套在单缸柴油机的管接头(3)、(4)、(5)上,两者配合部外面,套有轴向封闭的园柱形固定套(2)。与附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套(2)无轴向开口,在保证适当的配合过盈量时,该结构可为管接头(3)、(4)、(5)和管子(1)间,提供更为可靠的固定和更好的密封性。但管接头,管子和套子本身要求有相对高的制造精度,它们间的拆装也相对困难一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时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昆明时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9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婴儿车可拆式轮座
- 下一篇:手持式钞票真伪鉴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