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机井结蜡监测器无效
申请号: | 96221573.2 | 申请日: | 199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6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发明(设计)人: | 阎砺铭;王传仁;周清华;晏晓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第四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44/00 | 分类号: | E21B44/00;E21B37/00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志文 |
地址: | 16351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井结蜡 监测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器,属于抽油机井结蜡监测器。
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原油中的蜡会结晶出来附着在油管内壁和抽油杆上,蜡结至一定程度,会使油管内径变小,产量下降,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擦力增大,抽油机能耗增加,甚至会造成抽油杆卡死在油管内,因此,抽油机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必须对结蜡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以决定是否进行清蜡。现有的结蜡判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在检泵过程中对油管和抽油杆结蜡情况的观察,经验性地判断,这一方法由于受人员素质的影响,人为因素多,缺少科学性,因而容易作错判断,导致清蜡周期过短或过长,过短则造成热洗介质、电能及燃料的浪费,还耽误生产,过长则会使抽油杆柱在上下运动中阻力增大,造成抽油机载荷增大,能耗增加,甚至使抽油泵的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结蜡,造成泵漏失,影响产量,严重时还会引起卡泵事故。另一种方式是电流监测法,即通过监测抽油机井结蜡前后的载荷变化而引起的电流变化来判断结蜡情况,由于抽油机运转时电流的变化受设备影响较大,如电机皮带的松紧程度,抽油机是否平衡等都会引起电流的变化,所以电流监测法也难以真实反映出油井的结蜡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反映油井结蜡情况的抽油机井结蜡监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监测器由壳体和弹簧组成,其特征在于:底上开有通孔的壳体内置有弹簧,弹簧上座有以螺纹联于调节头上的凸形调节座,套于调节座上的挡板与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联接;
上述的抽油机井结蜡监测器,其壳体的底可用钢板焊接或用螺栓联接在壳体下端而制成,调节头下端带有台肩,上端固定有承压板。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其设有弹簧和座于其上的凸形调节座和调节头,将该监测器套于抽油机井光杆上并固定后,结蜡时下冲程载荷减小,弹簧便会将调节头弹出,人们可直观观察到;由于该监测器可根据结蜡后的直接体现——下冲程载荷减小来监测结蜡情况,因而能真实反映油井结蜡情况,避免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产生的误导,从而确定正确的清蜡时间,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避免结蜡卡井事故及减少作业费用的目的。
附图1是整体式壳体时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2是壳体底为焊接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2示,壳体6下端焊接有带通孔8的底7,底7上放入弹簧1,将下端带台肩9的空心调节头3与凸形调节座2以螺纹联接好后放入壳体6内并将凸形调节座2座于弹簧1上,将挡板5套在凸形调节座2上并将挡板5与壳体6的上端面焊上,最后将空心承压板4与空心调节头3的上端焊上,即完成整支工具的组装。
使用时,首先通过调节承压板4带动调节头3使承压板4和挡板5在接触时弹簧1所受的压缩力为某一定值K,然后将该监测器套于光杆上并固定在悬绳器和负荷卡子之间,这样,抽油机井的光杆负荷通过负荷卡子作用在承压板4上;当井筒内没有结蜡或结蜡很少时,由于下冲程载荷一直大于定值K,因此弹簧1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承压板4和挡板5接触在一起;当井筒内结蜡量多至一定程度时,下冲程载荷减小到小于定值K,此时弹簧1伸长,将凸形调节座2及调节头3弹出,承压板4和挡板5分离,此时表明该井应进行清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第四采油厂,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第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1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斜颚式曲线腔体破碎机
- 下一篇:竹编保温瓶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