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无效
申请号: | 96221608.9 | 申请日: | 199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597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惠荣 |
主分类号: | A01K69/04 | 分类号: | A01K6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1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层 诱捕 网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鱼网具,尤适合于在山塘水库定置诱捕底层鱼。
CN92231117.X和93224923.X先后公开了本人两项专利技术,它们都是由底网、墙网、盖网、食台网组成,八字网将食台网与集鱼箱隔开,为使网箱各部定形定位,设置有牵拉的纲绳、浮子和沉子等。第二项同类专利还在第一项专利基础上,在集鱼箱的棱角处有大口开在集鱼箱、中口开在棱角上,小口伸入取鱼箱内的集鱼漏斗网。经过几年实践,漏斗网的中口开在集鱼箱的棱角处,不利于鱼群向取鱼箱内回游贯入,影响鱼的捕获量,特别是将取鱼箱及其漏斗网设置在网箱本体两侧时,不利于取鱼箱的定位固定,又因多纲绳的牵拉,使取鱼箱十分沉重,将鱼翻箱入舱的劳力强度很大,却这种操作均在网箱本体的中部,惊动觅食鱼群,影响网捕频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出一种既可提高网捕频度,又可增加单次捕获量,在网箱本体顶端操作,觅食鱼群不受惊吓,取鱼箱固定方便,提箱取鱼轻便,劳动强度小的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用如下措施来实现:它可分食台、集鱼箱、集鱼漏斗网、取鱼箱四个部分组成,且按上述次序由前向后顺序排列,八字网是食台与集鱼箱的分界,用于定位、定形、使网箱各部挺括的有纲绳、浮子、沉子和撑杆,集鱼箱由底网、左、右墙网和左、右盖网组成,集鱼漏斗网在集鱼箱后,并与之联为一体,该漏斗网的中口开在取鱼箱的前墙网上,小口伸入取鱼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完善:制作食台和底网的网眼宜小,以不漏撒下的粉状饲料为限,可选15-35目的,甚至布或塑料膜;八字网的内口为宽度可调节的折叠口,该口上方有可按需升降而开闭的网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立体示图。
图2为网箱本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子以详述:它由前至后顺序有食台10、集鱼箱4、集鱼漏斗网3、取鱼箱1四部分组成,八字网8在食台10与集鱼箱4之间,内口7靠集鱼箱一侧,集鱼箱4由底网14、左右墙网6和左右盖网5组成。以中等规格的网箱设计为例,食台10的长与宽为9×7(单位:米,下同),集鱼箱4的长方形部分的长、宽、高为12×7×3,集鱼箱4呈近似于梯形体和锥体部分的侧长为2.7米,集鱼漏斗网3外露部分长度4米,伸入取鱼箱1内的部分其长度为1米,取鱼箱1的长宽高为2×2×3,集鱼漏斗网3的中口2开在取鱼箱1前墙网上,直径约0.5米,小口伸入到取鱼箱1内,直径还可再小些。中口2与小口均可用园形铁环或竹环撑成园孔,为制作方便,集鱼箱4的近似梯形体和锥体部分和集鱼漏斗网3,均可裁剪成三角形、梯形的网片缝制而成,要注意的是其底网14必须选用15-35目的密纹网片甚至是尼龙布、塑料薄膜来制作,以牢固、不漏粉末饲料为原则。本网箱每隔1米设一个浮子9和一个沉子13,关键处需用竹子或其它浮力大、耐用的撑杆11撑开、系紧,使纲绳12及网箱各部都拉紧绷挺,具体做法为常规技术,恕不赘述。集鱼箱4与取鱼箱1的墙网6的网眼大小,可按用户捕大鱼放小鱼的原则选定,集鱼漏斗网3的小口和八字网8的内口的上下都需系有浮子9和沉子13,必要的还需撑上撑杆11,八字网8定位在内口7宽1.5米处,再向内延伸的网片到内口宽0.6-0.7米是可以临时按需固定或游离,内口7需开大时游离,则内口宽为1.5米,内口需开小时固定,则内口宽0.6-0.7米,当开1.5米宽大口时,其上方的撑杆上安装有帘网,可按需升降而达到开闭内口的作用,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诱捕需要。
按要求在水库中架设好本网箱,拉紧绷挺后,对鱼群喂食训练两周,将饲料抛向食台10,使其习惯在食台觅食,建立条件反射。以后,鱼群一闻撒饲声便蜂拥而至,再把饲料逐渐由食台往集鱼箱4撒,鱼群便经八字网8入集鱼箱内,若八字网内口7宽为1.5米时,入集鱼相内的鱼足够多时,放下帘网,关闭内口7,集鱼箱内的鱼便成群回游,经集鱼漏斗网3中口2和小口而进入取鱼箱1,渔人只需驾小舟,解开取鱼箱1上方的网盖,将箱内的鱼翻进船舱即可满载而归。
本网箱更适应鱼群回游特性,单次捕获量大,取鱼箱远离食台,捕鱼时不惊吓后继觅食鱼群,提高捕鱼频度,取鱼箱固定方便,纲绳的牵拉少,取鱼轻便,劳动强度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惠荣,未经蔡惠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16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海洋渔业无线脉冲驱赶仪
- 下一篇:紧急事件传呼报警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