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调光变色眼镜无效
申请号: | 96221720.4 | 申请日: | 199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796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邦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邦庆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金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乾玫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调光 变色 眼镜 | ||
本实用新型人工调光变色眼镜,属于眼镜类。
传统的眼镜主要功能为矫正视力,随着人们保健美容意识的提高,眼镜还用作形象修饰及避免强光刺激的工具,眼镜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对眼睛的保护,为此越来越多人们在如何调光调色,使之满足不同层次人们佩戴需用上下功夫,变色眼镜应运而生,它在强光时镜片颜色自动变深,弱光时又自动变浅提高透光率,但这种光和色的调整功能单一,最近又出现专利号为ZL93202650.8的专利“可控变色眼镜”,它由装在眼镜架上的控制电路上的开关,通过联接电路和透明电极等,控制装在镜片上的液晶屏来掌握光色的变化。如此结构的变色眼镜存在下列缺点:一是结构较复杂,需有控制电路:二是电池需经常更换不经济:三是利用液晶调光均匀度不够,且液晶材料有毒,万一镜片破裂引起污染,祸及眼睛或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美观、实用、使用方便的人工控制的变色眼镜,以满足不同视力人们对调光调色、修饰美化等多功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人工调光变色眼镜由镜腿、镜框、镜架等组成,其结构特点是:所采用的变色镜片由两片镜片组成,外镜片固定,内镜片活动,两镜片内侧各贴有偏振片,内、外镜片边缘装有垫圈。外镜片可由平光镜片、近视镜片或老花镜片组成,内镜片为单一的平光镜片,可在镜框内转动,当光线连续通过两个偏振片时,光强度按照马吕斯定律变化
即IQ=ICOS2Q
式中I——通过第一个偏振片的光强
Q——两偏振片的偏振轴的夹角
(通常将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称为偏振片的偏振轴)
本实用新型即利用上述原理,利用改变Q角的变化,来调整通过的光强。
如此结构的变色眼镜与市场上出售的变色镜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与专利“可控变色眼镜”相比,由于无电路控制系统,因而结构简单,且眼镜本身变色范围大,透光率在0-50%之间,用途广泛,正常人(视力正常)、近视患者、老年人均可佩戴。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人工调光变色眼镜立体结构图,从图得知,该眼镜由镜腿(2)、镜架(1)、镜框(7)等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变色镜片由外镜片(5)和内镜片(3)组成(内外命名的标准为眼镜佩戴妥当后,眼睛与眼镜片距离远近来定义,远者为外,近者为内),两镜片内侧各贴有偏振片(4),内、外镜片边缘装有垫圈(6),其目的为防止镜片的磨损。外镜片为近视镜片,与镜框(7)紧固,内镜片(3)与镜框有间隙,可以转动。
图1的实施例为圆形镜片的结构形式,当镜片为非圆形时则变色镜制成如图2所示的形式,又是一类实施例,它的特点是:外镜片为固定的平光镜片镶嵌在镜框里,内镜片中再开圆孔,孔内装有边缘稍薄的圆形活动镜片。
人工调光变色眼镜随时随处都可进行调光,只要将手指转动内镜片至所需的透光度即可,简单方便,其另一特点是可滤掉水或晨雾中部份反射光,更适合汽车或摩托车驾驶员佩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邦庆,未经李邦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1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材干燥微计算机监控系统
- 下一篇: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