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板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6222094.9 | 申请日: | 1996-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707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镇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镇源 |
主分类号: | E04B2/44 | 分类号: | E04B2/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晋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墙板结构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由两挡板与若干衔接件相连接,而成为可两两相对嵌接楔合的墙板结构,其可达到迅速施工、节省成本、提高结构强固的目的。
按,现今墙板的施工方式大都先将底层的地基完成,再于其上架设钢筋,并在墙壁预设处的两侧架设模板,以此方式、结构而循序将墙壁的范围构设完成,之后,才在两木模板间灌浆,待15至20天,墙壁凝固后方可拆模。碍于该等习用的施工形态,而使其整体工程施工上衍生出如下的缺点:
1、模板易损害:木模必须支撑墙壁达十数天,墙壁在凝固的过程中,其中的水份会渗到木模上,这样,木模长时间在水份的侵蚀下,使其结构强度、长度产生变化,因而易于损失其支撑结构物的功能,且木模系木材构成,不符合环保及成本的要求。
2、成本过高:其1m2木模2面成本约450元×2=900元;且拔模后的墙面非常粗糙,必须经过粉墙美化,而粉墙1m2,2面约250元×2=500元;钢筋1m2约700元;混凝土1m2×20cm,约250元;
由上述的成本分析可以得知其1m2约2350元。
3、施工不易:因一墙面结构,需要不断的架模、拔模、搬运,人工需求量大,且施工进度无法加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迅速施工、节省成本、增强结构强度的墙板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系配合钢筋、水泥构成墙壁,其特点在于其系由两挡板及联结该两挡板的若干衔接件而构成的结构体,该钢筋和水泥填置该结构体内。
进一步,上述衔接件包括二定位板和联结该二定位板的中柱,挡板之相对两侧设有宽度与定位板厚度相适配的容置槽,且挡板内侧与中柱相应处设凹槽,该定位板一部份置入该挡板容置槽和另部份突出其外而可置入相邻接的墙板结构的挡板容置槽,相应地,该中柱的一部份置于该挡板上的凹槽而另一部份置于相邻接挡板上的凹槽,或包括该二挡板的适当位置处穿设的预设数目的螺杆和位于挡板外侧与该等螺杆相螺合的螺帽;本实用新型挡板上设置若干吸音穿孔,还有,本实用新型中容置槽的深度大于定位板宽度的二分之一,定位板置入容置槽后构成一灌置水泥空隙,或定位板上设有灌置水泥的贯穿中孔。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积极效果,现附以较佳实施例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相互搭接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墙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系由若干衔接件10及两挡板20所构成,其中:
衔接件10系横跨在两挡板20的角落,该衔接件10的两端设有面积较大的定位板11,定位板11中央则以中柱12连接;
挡板20相对的两侧设有容置槽21,该容置槽21的宽度和定位板11厚度相当、深度则大于定位板11二分之一的宽度,以使定位板11约四分之一的部位可容入容置槽21中、另四分之三的部位则突出于容置槽21,以连接另外相邻的挡板20,藉容置槽21的宽度和定位板11厚度相当的结构,使相邻各挡板20不会前后分离,因容置槽21的深度大于定位板11宽度,所以使得定位板11和各相邻挡板20的容置槽21间构成间隙30;
各挡板20于角落内侧位置设有凹槽22,该凹槽22可供四分之一的中柱12容入,使另四分之三的部位则突出于凹槽22,以连接另外相邻挡板20的凹槽22,藉凹槽22和中柱12相对的结构,使各相邻的挡板20不会左右移动;
挡板20可设置若干穿孔23,利用穿孔23的设置以形成若干吸音缓冲区,而达到避音效果。
请配合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相互堆叠的结构,施工者先将底层地基施工完成,将本实用新型作系列排列,并以衔接件10将各挡板20衔接,以这样的方式将整片墙板组合完成,且于各挡板20间架设钢筋架,而后于各容置槽21中灌浆,以使各挡板20、衔接件10结合成一体强固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20要相互堆叠时,可以藉由衔接件10的配合,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当好的组合性及平直度。
请配合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上的结构,待各容置槽21中的水泥干涸后,可于挡板20间灌浆,以完成一墙板结构,并藉由衔接件10的设置,使得各挡板20和混凝土间的阻尼增加,以形成一加颈结构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镇源,未经吴镇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20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笔书法矫正诱导模板
- 下一篇:存储式电子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