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抛物面电视接收天线无效
申请号: | 96223095.2 | 申请日: | 199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2683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家勇 |
主分类号: | H01Q9/26 | 分类号: | H01Q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抛物面 电视接收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视天线,尤其指室内电视接收天线。
目前,室内接收天线均是拉杆式或正子式天线,接收效果较差,室外接收天线虽然有部分刚性抛物面,接收效果好,但是,在大风荷时,天线支持结构易遭破坏,造成不少麻烦。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抛物面电视接收天线,以可收折骨架支持内表面具有金属反射膜的柔性抛物面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包括中间柱1、折叠架2及可折叠反射面3,其中中间柱1底端连接一个圆周具有多个均匀径向切槽的连接座11;折叠架2是由一中心套环21、多根主支撑22、多根加强支撑23及多根抛物线杆24组成,其中中心套环21外围具有多个均匀径向切槽,该切槽中枢接相应的主支撑22上端,而主支撑22下端枢接相应的抛物线杆24下端,加强支撑23下端枢接在连接座11相应的径向切槽中,而其上端枢接在主支撑22中间位置;可折叠反射面3是在圆形柔性布31内表面设置反射膜层32,该可折叠反射面3中间部分连接在连接座11上,而其外围部分连接在多根抛物线杆24上。
上述加强支撑23和抛物线杆24之间枢接与主支撑22平行的止撑杆25。
上述主支撑22中间设有调制螺丝。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提高接收效果,占有空间小(室内)、支持天线结构强度可大大降低(室外),同时携带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中间柱11、连接座12、接收器13、弹性凸片2、折叠架21、中心套环22、主支撑221、调节螺丝23、加强支撑24、抛物线杆25、止撑杆3、可折叠反射面31、圆形柔性布32、反射膜层
本实施例主要包括中间柱1、折叠架2及可折叠反射面3,如图1、2所示,其中:
中间柱1具有连接座11、接收器12及弹性凸片13、其中连接座11上端沿圆周具有多个均匀径向切槽,下端具有球节,该球节枢接在电视壳体或单独的基座凹槽内转动(类似万向球接头),用于改变中间柱1倾斜方向(使天线接收某波段最佳的方向),该连接座11连接在中间柱1底端;接收器12连接在中间柱1顶端,用于聚集接收电波信号(属现有技术);弹性凸片13插在中间柱1下段,该弹性凸片13底面为平面,侧面为斜面的三角形刚性片受内埋弹簧片抵靠。
折叠架2是由一中心套环21、多根主支撑22、多根加强支撑23、多根抛物线杆24及多根止撑杆25组成;中心套环21外围具有多个均匀径向切槽,该径向切槽内枢接相应的主支撑22上端,而主支撑22下端枢接相应的抛物线杆24下端,加强支撑23下端枢接在连接座11相应的径向切槽中,而其上端枢接在主支撑22中间位置,在加强支撑23和抛物线杆24之间还枢接与主支撑22大致平行的止撑杆25,使支撑结构稳定(不出现可逆的现象),而中心套环21空套在中间柱1上,在受向下推的外力下,可压迫弹性凸片13后,稳定处于弹性凸片13底面(天线张开状态),只有用力按压弹性凸片片13,中心套环21才会自动向上滑动(天线收折状态)。
可折叠反射面3是由圆形柔性布31及其内表面的反射膜层32构成,圆形柔性布31为尼龙布或塑料布,反射膜层32为铝箔或锡箔,该可折叠反射面3中间部分连接在连接座11上,外围部分连接在多根抛物线杆24上,该抛物线杆24还可分多根沿径向可折串接(对于大直径天线而言)(图中未示)。
此外,主支撑22中间可设调制螺丝221(可伸缩主支撑长度),以调节支撑成较理想的抛物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家勇,未经李家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3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