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无效
申请号: | 96223574.1 | 申请日: | 199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2664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方先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辉;方先业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 |
地址: | 233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梗阻 减压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非手术治疗肠梗阻使用的导管。
肠梗阻病人的发病率较高,除绞窄性梗阻必须手术治疗外,绝大多数的单纯性梗阻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至今为止,国内对单纯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胃肠减压手段,目前非手术治疗该病习惯沿用的导管有胃管和M-A管,胃管为单腔管,仅能行胃内抽吸,不能起到减压梗阻肠段的作用;M-A管插管困难,肠管无法扩张,不能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更难以随肠蠕动下移到达梗阻的肠段,因而减压效果较差,致手术比例提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手术创伤又可能引起新的肠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梗阻减压导管,它可经鼻插管直接进入十二指肠、空肠行梗阻段肠腔内减压,同时亦可直接解除部分高位梗阻,使大部分单纯性肠梗阻病人避免手术之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主要由主腔吸引管、球囊和球囊注水管构成,主腔吸引管的前端有3-6cm为实心体,实心体内设有金属球,实心体的外部设有球囊,距主腔吸引管顶端5-15cm区间内开有吸引孔,球囊注水管的前端开有注水孔并处于球囊内。
根据具体治疗需要,在主腔吸引管内插有金属导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的前端设有金属球和球囊,在自身重力、肠蠕动力及吸引减压作用下,导管逐渐下移直至接近或到达梗阻段肠管,气囊充水后在肠腔内可随肠蠕动下移,扩张狭窄段肠管,且具有内支撑作用,能保持导管在肠腔中央,避免吸住肠粘膜导致损伤。吸引管内设有支撑导丝,可在X线、B超引导下,或床边盲插将减压导管直接插入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由于该导管可直接进入小肠或梗阻近端,可经吸引管抽取肠内内容物进行检验,还可经吸引管注入药物进行治疗,增加治疗效果;该导管亦可为重症病人术前、术后提供肠内营养用;还可经导管作小肠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尤其适用于癌性梗阻、高龄梗阻及手术后早期并发肠梗阻病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主腔吸引管1、球囊3和球囊注水管2构成,主腔吸引管1和球囊注水管2选用硅胶、硅塑、无毒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橡胶或光导纤维制成,球囊3采用乳胶囊,主腔吸引管1的前端5cm为实心体,实心体内设有7个金属球4,实心体的外部设有球囊3,距主腔吸引管1顶端6-13cm区间内开有两排、每排四个吸引孔5,球囊注水管2的前端开有注水孔6并处于球囊3内,球囊注水管2末端注水口8处设置一个单向注水阀门9,加压后水不会外漏,但可吸出;主腔吸引管1内插有金属导丝7。
治疗时,消毒后的导管球囊3抽空后,将导管经鼻腔插入,利用金属导丝7的应力,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下插至空肠后,由球囊注水管2末端注水口8处经注水孔6向球囊3内注入10-30ml水,在导管自身重力和肠蠕动力作用下,使导管逐渐下移到达或接近梗阻段肠管,球囊3可扩张狭窄段肠管,还具有内支撑作用,且能保持导管在肠腔中央,避免吸住肠粘膜导致肠粘膜损伤;肠内内容物由吸引孔5经吸引管1排出体外。本导管不透X线,需作小肠造影时,可将造影剂经主腔吸引管1注入小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辉;方先业,未经陈辉;方先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3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水加药排污两用器
- 下一篇:电脑主机机壳卡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