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话筒声波接收加强器无效
申请号: | 96223950.X | 申请日: | 1996-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703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强 |
主分类号: | H04R1/34 | 分类号: | H04R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话筒 声波 接收 加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话筒接收效果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话筒声波接收加强器。
通常使用的话筒内,只有一只传声器,其缺点是有啸叫,背景噪声大。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话筒,文章发表在1984年第四期《国际电子爱好者》杂志上,题目为“消除现场噪音的微音器”其介绍的话筒结构为:话筒二端相隔20cm左右安装二只传声器,其中一只可接收到话者和背景噪音的信号,将二只传声器输出信号反相混合,背景噪音信号被抵消,讲话者的声音可毫无损失地被送入扩音器,从而达到消除背景噪音的目的。该话筒结构还存在下列缺陷:相隔20cm左右的两只传声器如果拾取的信号相差90°、180°或270°等,则不但不能消除噪音,反而会增加噪音强度。另外,由于两传声器都能拾到讲话者的声音,故造成输出幅度较普通话筒小,放音音量小,信噪比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主声源信号、减少次声源干扰、使声音信号显著加强保真,并对因声源偶尔远离或靠近话筒引起的电信号改变有自动调节稳定作用的话筒声波接收加强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话筒声波接收加强器,包括有上抛物面和下抛物面,两者相对安置,上抛物面通过连接柱固定在下抛物面的上方,且上抛物面和下抛物面的焦点重合;上、下抛物面开口所在平面经过焦点,在下抛物面的中部开有中心孔,孔口处下侧连有呈上端开口的圆筒形的声波通道,传声器安置在声波通道内,在下抛物面的外侧固定有上侧开口的外壳,外壳与传声通道和下抛物面间的腔体内有充填物,外壳的开口处设有网状的上盖。所述的下抛物面的焦距等于下抛物面开口直径的1/4。所述的上抛物面的焦距等于上抛物面开口直径的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将传声器安放在密闭的壳体内,声音信号仅能通过传声通道传递过来,由于将大小两抛物面的焦点耦合,使在偏离主声源很短距离的信号很难被反射进入传声通道内,从而降低了噪音;另外,对在正常范围内的声音,经大、小抛物面的反射,进入传声通道。该加强器对声源方向很敏感,使话筒更灵敏、保真。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行声波或近似平行声波反射原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话筒声波接收加强器,包括有上抛物面2和下抛物面1,两者都是用硬质非弹性塑料制成的薄壁壳体,上抛物面2和下抛物面1相对安置,上抛物面2通过连接柱7固定在下抛物面1的上方,且上抛物面2和下抛物面1的焦点重合。上、下抛物面开口所在平面经过焦点。在下抛物面1的中部开有中心孔,孔口处下侧连有声波通道3。所述的声波通道3是上端开口的圆筒形。传声器6固定在声波通道3内。在下抛物面1的外侧固定有上侧开口的外壳4,在外壳4与传声通道3和下抛物面1之间的腔体内有充填物8,起缓冲减震作用,其用软质弹性塑料制成。外壳4的开口处设有网状的上盖5,保护上、下抛物面不受损坏。抛物面2的中部也开有一个传音孔。
参照附图2所示:图2展示了平行声波或近似平行声波反射原理图。根据抛物线的性质,平行y轴的反向线,即声波,经下抛物面1反射后,经其焦点后发散,由于上抛物面2的焦点与下抛物面1的焦点重合,而位置相对,故声波经焦点后到上抛物面2被反射,与y轴平行,从而使声波进入传声通道3至传声器上。故偏离的声源不易被反射进入传声通道,降低了噪音。为了保证声波能经上、下抛物面反射,获得相对传声器面积大而均匀的声波,则下抛物面1的焦距等于下抛物面1开口直径的1/4,上抛物面2的焦距等于上抛物面2的开口直径的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强,未经杨玉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3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老化半透明复合板材
- 下一篇:砂辊碾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