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医疗保健用膜法富氧机无效
申请号: | 96226726.0 | 申请日: | 199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692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发明(设计)人: | 沈光林;田福聚;张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6/10 | 分类号: | A61M16/1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医疗保健 用膜法富氧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保健装置---膜法富氧机,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能连续供含氧28~31%的空气,供气量约为0.36NM3/h的小型膜法富氧机。
目前作为医疗保健用氧源主要采用钢瓶氧,变压吸附法或采用高分子膜分离法制富氧设备。其中采用钢瓶氧源这种传统的供氧方法,除使用不方便外,还存在有安全问题。变压吸附法又称PAS法是利用各种吸附剂进行变压吸附可得到60~93%的富氧空气。该法设备投资较大,供氧源质量不稳定,使用也不方便,并仍然存在不安全等缺点。高分子膜分离法,即利用空气中的氧和氮气通过高分子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由空气制取不同氧含量的气体。该法使用安全,方便,操作简单,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提供富氧气体的方法。但是目前的这类装置,如中国专利CN87202559,89220511及94207425等所公开的技术,直接用作医疗保健器械尚存在很多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作医疗或保健设备的膜法富氧机,该机操作简单,整机噪音低,使用安全方便,能连续提供清洁无菌的医用富氧(含氧28~31%)的空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对采用高分子膜分离技术的富氧装置进行改造,提出一种适于作医疗和保健用小型富氧设备。它仍保留作为膜法富氧装置的主要结构,即由空气过滤器、通风机、富氧膜分离组件和真空泵构成,通风机将经空气过滤器过滤的空气送入到富氧膜分离器入口端,膜分离的另一端接真空泵,开动真空泵,使膜分离器两端形成压力差,由于氧的渗透速大,使真空泵出口得到富氧空气,控制膜分离器的压力差,即可得到含氧量不同的空气。同时本实用新型作下述改进:1.增设一缓冲瓶,它接续在真空泵的排气口后。缓冲瓶中加有水或/和其它空气滤清材料,使富氧空气通过水和空气滤清材料后能得到含饱和水蒸汽并经净化的富氧空气。这种富氧空气更适于医用或作保健氧气源。2.作降低整机噪音处理,首先设一隔音散热风箱,该风箱完全密封,将真空泵安装固定在隔音散热风箱中,由通风机输送的风源进到风箱,既起到给真空泵散热和作用,同时全密封的风箱又可降低泵的噪音,膜分离器的进气管插入风箱内,另一端接真空泵进口,真空泵出口的导气管插入到缓冲瓶中。其次,在整体安装中都作了防振处理,包括通风机出口与隔音散热风箱入风口间用橡胶软管连接,并在各部件与机体的安装部位加有防振垫。3.为适于作为医疗设备,本实用新型对部件又进行选择,如真空泵采用医用隔膜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给予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空气净化网;2.通风机;3.密封软管;4.隔音散热风箱;5.医用隔膜泵;6.卷式富氧组件;7.真空表;8.缓冲瓶;9.医用面罩;10.机箱外壳;11.万向轮;12.防振垫圈。
附图1所示结构的膜法富氧机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整机安装在机箱外壳10内,空气经空气净化网1滤清后,通过通风机2经密封软管3送到隔音散热风箱4的入风口,风箱4为一全密封的金属箱,医用隔膜泵5安装固定在风箱4内,卷式富氧组件6的中心管是一多孔管,一端密封后插入风箱4内,另一端接泵5进口,泵5出口导管插入缓瓶8内,缓冲瓶8可用塑料瓶或玻璃瓶制成,内盛部分水和其它用于净化空气的材料,可按常规技术选用,缓冲瓶8引出一导管,可在其上加有医用面罩9,用于临床使用。为减少振动,各部件安装在外壳10时,均加防振垫圈12,为使用方便,可在机箱下安装万向轮11。同时为有利散热,在机箱外壳10上可开防尘通风窗,通风窗可设计成仿百叶窗式的结构,真空表7是指示系统真空度用的附件。上述本实用新型膜法富氧机,在采用直径约75mm,长约250mm的卷式富氧组件,通风机选流量可达35NM3/h的小型风机,空气净化网可用多层无纺布制成,当真空度为-0.07MPa时,可连续提供氧浓度在29~31%的大于0.36NM3/h量的空气,设备噪音小于60分贝,提供的空气新清湿润。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移动灵活,耗电低,产气质量稳定,且操作使用十分方便安全,可对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病患者作临床运用,也可作为一种家庭保健设备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6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噪声灭弧节能交流接触器
- 下一篇:带有吸管的易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