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循环式硫酸酯类酯化用反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27548.4 | 申请日: | 199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544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5-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希法;赵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淄博新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03/24 | 分类号: | C07C303/24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509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循环 硫酸 酯化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过程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体外循环式硫酸酯类酯化用反应装置。
传统的硫酸酯类酯化用反应装置,是典型的反应釜,罐体上装备有搅拌器、传动部件、密封部件,和传热面积足够大的外夹套和釜内盘管,依靠在外夹套和釜内盘管中流动的带压水流置换出大量的反应热。
因为:
1、反应物料强酸性,浸在其中的反应釜罐壁,尤其是焊接的内盘管,经常被腐蚀渗漏。
2、酯化反应液是常压的,降温水是带压的,盘管或罐壁出现蚀漏时,带压水流将进入酯化反应液,破坏物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遇有渗漏必须停产方能检修,费用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想改变传统酯化反应釜的结构,来适庆硫酸酯类强酸性反应介质这一特定情况,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设计制造一种新型的体外循环式硫酸酯类酯化用反应装置,将酯化热交换器从传统的罐体夹套和罐内设置盘管的框框中跳出,将酯化热交换器3设在反应釜罐体1与吸收塔5之间,酯化热交换器3的输入端,经输液泵2和管道与反应釜罐体1的出料口连通,其输出端经管道与吸收塔5上口连通。
上述的酯化热交换器3是裸露的盘管,其上是淋水器4,其下是降温水集结槽6,淋水降温。
上述的降温水集结槽6中,还有一组辅助冷却器7,其进口与吸收塔5排液口连通,其出口与酯化反应釜罐体1的进料口连通。
上述的酯化热交换器3的输出端还有一旁路,经管道与反应釜罐体1的进料口连通。
装置内各部件之间的连通管道上都设置相应的阀,以控制反应物料的流向。
开始时,输液泵2将反应液经罐底阀从酯化反应釜罐体1中抽出,经酯化热交换器3输入端上行,由热交换器3的输出端从吸收塔5上口喷淋而下,与逆行的三氧化硫气体接触。
吸收了三氧化硫气体的反应液由吸收塔5排液口流出,经辅助冷却器7进口顺流而下,从辅助冷却器7出口经阀门、进料口流入反应釜罐体1内。
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吸收作业完成。
酯化开始时,关闭通向吸收塔5的进、出料阀,使反应液经旁路在罐体1→输液泵2→热交换器3→罐体1之间闭路循环,使含三氧化硫的粗酯与通入罐体1的二甲醚气体反应,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酯化作业完成。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和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是酯化反应釜罐体、2是输液泵、3是酯化热交换器、4淋水器、5三氧化硫吸收塔、6降温水集结槽、7辅助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比已有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彻底根除了已有技术的结构缺陷,热交换器一旦盘管渗漏能及时发现,局部停机置换维修方便,费用省。
2、设备投资少,无需带夹套、内盘管、搅拌器、传动和密封部件等全套装备的标准酯化反应釜,仅用A3钢板焊接的普通带进、出口的“罐”即可,尺寸可大可小,可因地制宜,一般化工企业均可自制,设备投资大大节约。
3、带压反应液走管内,在管外冷却的是常压水,万一发生盘管渗漏,不会往里漏,只能是少量酯和三氧化硫漏入降温水中,易发现,损失少,杜绝了降温水进入反应液造成整批报废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防止了产品或反应物料整批报废后,因为分解物不能利用,只能设法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适用于工业规模的三氧化硫和二甲醚(或二乙醚)法硫酸酯类和类似情况的酯类生产,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淄博新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淄博新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75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