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的带压堵漏捆扎带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227862.9 申请日: 1996-05-10
公开(公告)号: CN2268830Y 公开(公告)日: 1997-11-26
发明(设计)人: 姚在桐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主分类号: F16L55/10 分类号: F16L55/10
代理公司: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马俊荣
地址: 255436 ***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管道 堵漏 捆扎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的带压堵漏捆扎带,属于化工设备的维护维修用材。

化工设备的输送管道中,带压堵漏方式有三种:(1)制作堵漏卡具将漏点包住,然后用高压注胶枪将密封胶注入卡具空腔中,以止住泄漏;(2)用钢带捆扎堵漏;(3)用胶粘剂粘接。第一种方法,制作卡具费时费料,且注胶时易把减薄的管壁压瘪;第二种方法,用钢带捆扎堵漏只能堵住一点,短时间维持生产,而且对丝扣连接部位和焊口采用钢带捆扎法无法处理;第三种方法,用胶粘剂粘接,因带压和介质泄漏,粘合剂不易固化,形成不了强度,达不到堵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的带压堵漏捆扎带,使用该捆扎带可直接进行缠绕捆扎完成带压堵漏,简便易行,堵漏效果好,应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由以下方案来实现:

所述的管道的带压堵漏捆扎带,呈带状,其特征在于主要结构是在纤维织物带上复合有橡胶层。

橡胶具有较好的弹缩拉伸性能,以保证捆扎带能够缠紧。

从制作和施工方便的角度考虑,可在纤维织物的两面都复合一橡胶层。

为了增强耐腐蚀性能,橡胶层的外面可再复合一层四氟材料。

纤维织物由几股股线合并加捻的经线和密度较稀的细纬线组成。经线承受捆扎带的全部紧固压力,纬线仅起连结经线的作用,并保持经线均匀排列,使其不致于在处理加工过程中紊乱。

纤维织物的纤维为聚酰胺纤维、涤纶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可选择不同的纤维织物。

(一)聚酰胺纤维:

又称锦纶66和锦纶6,或尼龙66和尼龙6,锦纶纤维的基本性能如下:

(1)强度高、耐冲击性能好,是目前合成纤维中强度较高的一种。

(2)弹性高,耐疲劳性好,在延伸30%时,其回弹率为98~100%。

(3)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比涤纶纤维差,通常在100~110℃以下,长时间受热,其性能不受损失,其软化点温度为180℃。

(4)耐磨性好,优于其它一切纤维,比涤纶纤维约高4倍。

(5)在室温下,锦纶纤维能溶解于浓无机酸、浓蚁酸、苯酸及其同系物;在加热时,可溶解于冰醋酸、甲酰胺、苯甲醇和氯乙醇中。不溶于烃类、卤代烃、醇类、酮类和醚类等溶剂。

(二)涤纶纤维的基本性能:

(1)涤纶纤维的强度比锦纶纤维稍低,其耐冲击强度比聚酰胺纤维高4倍。

(2)弹性高、耐疲劳性好,当延伸3%时,回弹率为100%。

(3)涤纶纤维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在150℃的热空气中加热168小时,强度仅损失15~30%,受热1000小时,强度损失50%,而一般纤维在此条件下经200~300小时就分解。

(4)耐磨性仅次于锦纶纤维,优于其它天然纤维。

(5)涤纶纤维耐酸不耐碱,对氧化剂及还原剂较稳定,耐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丙酮、苯、甲苯、酒精、汽油及大多数石油产品,但氯纺溶液、苯酸及其衍生物会使其溶胀甚至溶解。

(三)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按化学组成分类,一般可分为E玻璃、C玻璃和S玻璃。我们采用的是橡胶工业的纤维是由E玻璃纺制而成的。

玻璃纤维的基本性能如下:

(1)强度高。

(2)模量高,延伸率低,尺寸稳定性好。

(3)耐热性好,在300℃时,于短时间内性能不受影响,经24小时,强度下降20%,在480℃强度仅下降30%,846℃溶融。

(4)化学稳定性好,它除了与氢氟酸和热磷酸发生作用外,不受油类、酸类和腐蚀性蒸汽的影响;但弱碱的热溶液与强碱的冷溶液对其有腐蚀作用。它不溶于有机溶剂,还具有耐其它化学药品的良好性能。

捆扎带的橡胶层由天然橡胶、通用合成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根据所需捆扎带的不同的性能要求,可进行选择。

利用本捆扎带强行扎紧把漏点堵住,同时,捆扎带从泄漏介质得到热量,迅速交联固化,形成坚固的密封结构,从而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该捆扎带可直接进行缠绕捆扎完成带压堵漏,简便易行,堵漏效果好,不仅适宜于直形管道,而且适宜于丝扣、焊口等部位的堵漏处理,应用范围广。

(2)可根据需要对化学性能进行选择,应用范围广。

(3)具有很高的纵向强度,以利于强行扎紧和内部结合,施工性能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7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