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底线轴式缝纫机无效
申请号: | 96229900.6 | 申请日: | 199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680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发明(设计)人: | 尤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鹏举 |
主分类号: | D05B1/00 | 分类号: | D05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桂娟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线 缝纫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
人们生活中使用由布料、皮革等软质原料制成的产品极为广泛众多,而这种种产品多赖缝接合而成,早期是以手工一针针缝接进行,自从近代工业发达后,遂有了缝纫机的产生,可进行快速大量的车缝作业。
已有缝纫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一机体1及驱动机构2,其中机体1为一弓形壳体1A,一端底缘延伸一台面基座1B,弓形壳体1A及台面基座1B的腹内,设有驱动机构2,该驱动机构2由一主动轴21连接数只动力分支构件22A,22B,22C,22D,22E……到数只传动轴23A,23B,23C,……,及一台面基座1B内的底轴24,于主动轴21、底轴24及各传动轴23A,23B,23C,……一端连接车缝构件25,该车缝构件25驱动的最终驱动元件,至少包括:一车针251,一压足252及一梭体264,由此些最终驱动元件形成车缝动作,于主动轴21一端伸出弓形壳体1A朝延伸台面基座1B的一端形成皮带轮21A,籍由皮带轮21A连接皮带至动力源(图中未示),驱动机构2于弓形壳体1A延伸台面基座1B的另端,向下设出车缝构件25的车针251及压足252,于台面基座1B上相对于车针251处,形成穿针孔口253,其底轴24相对于车针251及压足252的一端,前端形成车缝构件25的梭体254,此梭体254的外形,如图2A、2B所示,梭体254由一梭毂254B、一梭盖254A相盖合而成,该梭毂254B一端穿设一锁固螺钉254D固定于底轴24上,于梭毂254B环缘上凸设出一层内尖钩254F及一层外尖钩254E,于梭毂254B内容室的中心位置,沿轴心方向凸出一中心轴254C,以一底线轴255穿经中心轴254C置于梭毂254B内容室中,再卡盖梭盖254A,使底线轴缝线255A伸出梭盖254A,于车缝时,如图2C所示,车针251刺伸入穿针孔口253后,该针上的车针线251A磨抵穿针孔口253,于车针251拉回后形成环圈,同时底轴24带动梭体254旋转,使梭体254上的内尖钩254F及外尖钩254E钩住车针缝线251A,旋拉入梭体254内套捆底线轴缝线255A,车针缝线251A于旋出梭体254后,将底线轴缝线255A拉紧至车缝材料底面,经由一次次的针车后,将底线轴缝线255A与车针缝线251A相绞合,即形成现今我们所看到车缝材料底面的底线,是种以车针缝线251A与底线轴缝线255A相车缝的结构,在使用时,有下列缺点:
1.须将底线轴装入梭毂内,由于此位置设于台面基座下,需人们俯身操作,不便于操作者进行换装,且安装时须穿设车针缝线与底线轴缝线两只线股,缝线的安置须要熟练的工作人员才能轻巧装设,极为麻烦
2.梭体构造繁复,增加机械生产的复杂,且容易发生故障。
3.梭体转动部份须要定期加油确保转动顺畅,保养工作繁复,若加油量不适当,极易造成油渍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于底面基座内相对于车缝部位再装设底线轴,安装时,只须穿设车针缝线,装设简便的无底线轴式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缝纫机包括:机体及驱动机构,其中机体为一弓形壳体一端底缘延伸一台面基座,弓形壳体及台面基座的腹内,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由一主动轴连接数只动力分支机件到数只传动轴,及一台面基座内的底轴,于主动轴、底轴及及各传动轴一端连接车缝构件,该主动轴一端伸出弓形壳体延伸台面基座的一端形成皮带轮,驱动机构于弓形壳体延伸台面基座的另端,向下设出车缝构件的车针及压足,于台面基座上相对于车针处,形成穿针孔口,底轴前端的车缝构件是包含一线钩及一挡壁,底轴相对于车针及压足的一端,形成一线钩,此线钩形成钩身跟部朝向伸出一导退叶板,该导退叶板侧面与钩身正面相错离,于导退叶板与钩身后背缘相接的一端面,形成导退凹弧面,另于穿孔口底缘偏离线钩一侧位置,装设一挡壁。
其中底轴相接于车针及压足的一端面,中心延轴线方向开设一插接孔,底轴此端轴壁上,透设以有数锁固螺孔,另于线钩一侧端形成轴杆,轴杆插入锁固螺孔中,以锁固螺丝锁入锁固螺孔,将线钩螺固于底轴疥端,线钩的钩身于底轴前端,线钩的钩身跟部较厚,逐渐往钩尖收缩,跟部的钩面较小,钩面逐渐往钩尖收缩。
其中钩身跟部朝侧向凸出的导退叶板长度略小于钩身。
其中导退叶板板侧面与钩身侧面背缘略呈直角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鹏举,未经尤鹏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9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剂自动平衡装置
- 下一篇:光针式演示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