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离式二氧化碳激光器无效
申请号: | 96229915.4 | 申请日: | 199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822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裕民;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36 | 分类号: | H01S3/036;H01S3/038;H01S3/02;H01S3/223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兰英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离式 二氧化碳 激光器 | ||
本实用新型属气体激光器中一种改进的封离式二氧化碳(CO2)激光器。
所有CO2激光器都存在一个影响寿命的共同问题,即当CO2激光器运转时,CO2不断分解(可达60~80%)有害产物如原子氧,分子氧,氮的氧化物等不断产生和积累,导致放电不稳定性和激光功率下降。为解决该问题,封离式CO2激光放电管1上都带有很大贮气套3,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放电管1中的旧气体与贮气套3中新气体能有交换,放电管1与贮气套3要双端连通,但为了避免放电从贮气套3中旁路,放电管只有一端是直接与贮气套连通的,而另一端是通过一又细又长的螺旋玻璃管8与贮气套3连通,以保证旁路的阻抗远远大于沿放电管的阻抗,使放电只沿放电管进行。但这种高电阻结构也带来了高气阻,结果大大降低了贮气套与放电管内气体交换速率,使放电管内的分解产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也就是为什么封离式CO2激光功率远小于流动型的原因之一。
本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取消阻碍气体运动的螺旋回气毛细管8结构,将激光放电管直接浸泡在贮气套中,两端都与贮气套直接连通。这样大大减少了因浓度差异引起的各种组分的扩散时间,大大增快由于热状态及电泳效应引起的气体对流、交换过程,放电管中的O2,N2O,NO,CO向贮气套运动,而贮气套中的新气体向放电管运动,通过扩散及对流,放电管内的气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放电稳定和激光功率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三套层玻璃管结构,最中间的玻璃管为放电管1,放电管1的周围是水冷管2,最外层为贮气套3,贮气套3的两端以腔片6、7封牢,构成激光器的光学谐振腔。放电管(1)的两端开口与贮气套3直接相通。二环状阴极11、12在放电管1两端的开口处,分别通过一镇流电阻15、16接于DC高压电源的负高压端,有一针状阳极13在放电管1的中间处,接电源的正端(接地)。两段的放电电流分别通过两镇流电阻调节。
本结构的优点有三:1.由于放电管直接浸泡在贮气套中,两端敞开直接与贮气套连通,加速了放电管中旧气与贮气套中新气间的交换,因而提高了激光功率和延长了激光器寿命。2.电极采用了三电极结构,降低了放电电压,高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几乎降低了一倍。3.取消了螺旋毛细管使激光器结构有所简化。
也就是说本设计之新在于取消了螺旋回气管,将放电管直接浸泡在贮气套中,二个端口直接与贮气套连通。电极采用了三电极结构,大大降低了电源的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中封离式CO2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离式CO2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电管,2-水冷套,3-贮气套,9,10-冷却水的进出口;6,7-构成激光器光学谐振腔的腔片,8-螺旋毛细管,4,5-分别是两个环状阴极与阳极,11,12-两个环状阴极,13-针状阳极。
实施例:选用放电管1内径φ10mm,贮气套3外径为φ40,放电管1长40cm,二阴极11,12为银铜环状电极,针状阳极13为φ1.5钨丝。电阻15,16皆为200kΩ,演示用的电源为输出15kV的负高压直流电源。实验表明,采用上述结构,气体击穿电压降低近1倍。原来12kV变为6.5kV,因此大大减轻了因高电压带来的麻烦。另外着重演示了新结构对新旧气体交换带来的效果,用了几种混合气,从放电颜色观察气体混合速率。有He+Ne,He+N2,HCl+Xe+Ne,CO2+N2+Xe+He,CO+Ne。明显看到,气体混合速率加快,同种气体先后充入激光管9中,新结构气体混合均匀速度远高于已有技术的结构,同时本新型结构中各种混合气体在放电时从未发生分离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99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