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过滤材料的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6230995.8 | 申请日: | 1996-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646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厂职工技术协会 |
主分类号: | B01D25/12 | 分类号: | B01D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专利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建华,袁会庆 |
地址: | 2005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过滤 材料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态流体过滤的由薄层组成的过滤材料,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态过滤材料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中的液态过滤材料是平面状态的,如由本申请人所设计并获得93225887.5号中国专利的液态过滤材料,即为一种用于板框机的平面状液态过滤材料。它是由基层、过滤层和加强层所组成的多层复合状过滤材料,具有过滤精度高、耐酸碱、耐有机溶剂、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虽可用于高精度的液体介质的过滤,但其平面状的结构决定其与板框间的接触为面接触,不论是因板框的制造误差,还是过滤材料本身的误差,或者是由于其两者间配合所造成的累计误差,总之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相互间的不密封状态,从而出现过滤液体在过滤过程中加压时,发生渗漏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设计一种能确保过滤材料本身与板框之间具有牢靠密封效果的结构,以保证两者间的紧密结合,防止所需过滤的液态材料从间隙中渗漏出来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构思来加以实现的:在所述液态过滤材料的基层与过滤层之间,或者是在它的基层与加强层之间,沿液态过滤材料中有效过滤面积和进出料孔的外围四周,用一种柔软的材料设置一圈来组成密封环。所述的密封环当基层与过滤层和加强层相互热合构成液态过滤材料时被固定住,并定形成环,构成新的液态过滤材料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明显的,当使用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结构的液态过滤材料时,其与板框之间的接触不但具有面接触,更重要的是由柔软材料组成的密封圈与板框间具有线接触,随压力加大时其线接触是极其紧密和牢靠的,密封环又将液态过滤材料中有效过滤面积和进出料孔全部封住,待过滤的液态材料在过滤过程中处于线密封和面密封的两重密封状态下,从而完全实现其密封不漏的预定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描述,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细节、特点、目的和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中: 1-过滤层 2-基层 3-加强层4-密封环 5-进出料孔。
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
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液态过滤材料的密封结构,其为在由包括棉纤维浆粕构成的基层2、及分设于其两侧的过滤层1和加强层3所组成的液态过滤材料中,在其所述的基层2与过滤层1,或者是在基层2与加强层3之间,沿液态过滤材料的四周边设置有一圈由柔软性材料所构成的密封环4。所述密封环4将液态过滤材料在使用中的有效过滤面积和进出料孔5,均圈列于其中。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液态过滤材料首先由密封环4与板框相线接触,继续压紧时则柔软的密封环4与板框紧紧地贴紧形成一个封闭环,构成一层密封保障;同时液态过滤材料四周与板框紧贴而形成面接触,构成另一个密封保障层。而供待过滤材料流经的液态过滤材料中的有效过滤面积和进出料孔5均包围在密封环4的范畴内,它在密封环4的线密封和整个液态过滤材料的面密封的两层保障下,可以确保不渗漏。
为了保障密封环4与板框间的接触效果,以及密封环4材料的制备起见,所述密封环4的断面呈小的圆形为最佳。圆形的密封环4有利于与板框间的线接触,其接触效果更佳,材料的柔软性则进一步地确保密封环4与板框间接触,从而有利于实现预期的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厂职工技术协会,未经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厂职工技术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09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厨房吸排油烟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杀虫、防虫、防霉的储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