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苄川三氯的生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31481.1 | 申请日: | 199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515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筱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金城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C07C22/06 | 分类号: | C07C22/0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苄川三氯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苄川三氯的生产装置,用于将甲苯与氯气进行气液两相反应生成苄川三氯。
苄川三氯是合成苯甲酰氯等医药、农药中间体的主要原料,由于原装置在生产苄川三氯的过程中,甲苯侧链氯化物及含氯尾气无法得以充分利用,往往采用直接排放,从而影响环境,而要解决该问题则需用碱中和和合成盐酸的方法来完善,从而带来诸如物料(液氯、甲苯)消耗高、污染环境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将在苄川三氯生产过程中尾气带出的甲苯侧链氯化物及含氯尾气充分回用、降低物料消耗、有效地改善环境的苄川三氯的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苄川三氯的生产装置,它包括反应釜1、1′、冷凝器2、2′、出料管8、8′、尾气排放管4、4′、通氯管3、3′,反应釜1由管路5′并经阀10、9与冷凝器2′的上部连接,冷凝器2′的下部与反应釜1′连接,反应釜1′由管路5并经阀11、12与冷凝器2的上部连接,冷凝器2的下部与反应釜1连接,位于反应釜1、1′釜底的出料管8、8′与管路6相接,尾气排放管4、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冷凝器2、2′的上部,另一端分别与管路7相接,通氯管3、3′接入反应釜1、1′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叙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1′通过管路5与冷凝器2相连接,在管路5上分别设置阀11、12,由阀11、12控制管路5,达到使反应釜1′和冷凝器2之间的通/闭。冷凝器2′由管路5′与反应釜1相接,在管路5′上分别设置有阀9、10,由阀9、10控制管路5′,以达到控制冷凝器2′与反应釜1之间的通/断。在出料管8、8′的管路上分别串接阀13、14,由其达到控制出料管8、8′与管路6之间的通/断。在尾气排放管4、4′的管路上串接有阀15、16,由其控制与管路7的通/断。在通氯管3、3′的管路上分别串接有阀17、18,由其控制液氯进入反应釜1、1′内。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2、2′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搪玻璃;通氯管3、3′可以用玻璃,也可以用塑料。
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苄川三氯时,先将甲苯计量后分别投入反应釜1、1′内,以反应釜1为主锅,反应釜1′为副锅。打开通氯管3的管路上的阀18,开阀12、11、15,关阀17、11、16,使氯气由通氯管3进入反应釜1内与甲苯反应。此时,甲苯及其侧链氯化物被含氯尾气(氯化氢)带入冷凝器2中,大部分甲苯及其侧链氯化物(有机物)被冷凝成液体,回入反应釜1,继续与氯气进行反应。含氯的尾气(氯化氢)经管路5并开阀11进入反应釜1′与反应釜1′中的甲苯进行反应,生成尾气主要是氯化氢、并夹带少量甲苯及其侧链氯化物上升至冷凝器2′,经冷凝后回入反应釜1′与氯气反应。而尾气氯化氢则由阀15经尾气排放管4′进入盐酸合成装置。待反应釜1中物料的密度达到1,370~1,420时为反应终点,冷却至50℃,其温度分别在温度计19、19′上反映,由阀13过管路6至贮料管。然后,关阀13,将计量好的甲苯注入反应釜1。此时以反应釜1′为主锅,反应釜1为副釜,阀向反之,重复上述步骤。此工艺过程尚有少量有机物随氯化氢带出。本工艺亦可多釜式串联。
即使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再增接一套反应釜、通氯管、出料管、尾气排放管,形成多级通氯装置,但仍未游离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将苄川三氯生产中的甲苯侧链含氯尾气有效地回用,从而降低了物耗,改善了环境,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金城化工厂,未经常熟市金城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4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