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穴诊疗笔无效
申请号: | 96231858.2 | 申请日: | 199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8346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浩兴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A61N1/3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逸铭 |
地址: | 21301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穴诊疗笔,属医疗仪器。
目前有关于手穴诊疗仪很多,中国专利91108132.1,88207388.5是其中二例,似乎均有电路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实用效果不够理想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实用效果好的手穴诊疗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手穴诊疗笔由电池、能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路,电脉冲信号输出端正、负极、外壳组成,其特征是外壳是笔形薄壳,电池及能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路置于笔形薄壳内,电脉冲信号输出端正极是笔头,电脉冲信号输出端负极是置于壳外表面的金属薄片。
本实用新型手穴诊疗笔,在电路上仅有能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路及电池,电气上结构简单,作医疗用的输出端二极,正极是笔头,负极是笔形薄壳表面的金属片,当医者手握笔时,医者即与负极导通,医者只要拉着患者的手,患者也就与负极导通,医者只要用笔头点触患者手上的穴位,电脉冲信号即进入患者手上穴位内,根据手穴上的麻感或刺痛反应的强弱,便能探测出患者与手穴相对应的疾病,同时也具有医疗作用,完成发明任务。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能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路实施例。
图4是能产电脉冲信号的电路又一实施例。
图5是作治疗用的电极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
手穴诊疗笔由电池E,能产生电脉冲的电路及外壳组成,其外壳是笔形薄壳(1),电池E(2)及能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路(3)置于壳内,电脉冲信号输出端正极是笔头(4),电脉冲信号输出端负极是置于笔形薄壳外表面的金属薄片(5)。由于外壳是笔形薄壳(1)加上笔头(4),故手穴诊疗笔外形是笔形。笔形薄壳(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具有凹凸弧柱面的长方体形(图1、图2)。
能产生电脉冲的电路,其电脉冲可是固定频率的,也可以是频率变化的,如音频。电脉冲固定频率电路可以是以电池E为电源,有555集成块IC,电容C,电阻R1、R2、R3,可调电阻Rw,三极管T及变压器B组成,IC(555)输出脉冲信号,经电阻Rw、R3至T放大后送入B初级,由B次级正、负极输出(图2、图3)。正极连接笔头(4),负极连接金属片(5)。
电脉冲频率变化的,如音频,则其电路可以是由以电池E为电源,能产生乐曲信号的音乐集成块IC1,R11、R12、R13,可调电阻R1w、三极管T1、变压器B1组成,IC1输出音频脉冲信号,经R1w、R13至T1放大送入B1初级,由B1次级正、负极输出。正极连接笔头(4),负极连接笔外壳(1)外表面上的金属片(5)(图2、图4)。IC1音乐集成块,可以是KD9304,也可以其他型号的能产生乐曲信号的音乐集成块。
在上述二种电路中,都可添置设计指示灯电路,指示灯电路由电阻R4串接发光二极管LED,而形成由串联组成的二端电路,二端分别与E(2)的正、负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6)设置在外壳上(图2)。
笔形外壳上,有连接电池E(2)与电路(3)的电源开关K(7)(图2)及调节输出电压的电阻(Rw)的调节键(8)。
电路输出端负极的金属薄片(5)可以是铜片,银铜片等良导电材料组成的薄片。
笔形薄壳(1)上有具正、负极性的插座(9),插座中正极与B次级输出端正极相连,插座(9)中负极与B输出端负极相连。
手穴诊疗笔还设计有作治疗用的治疗电极(10),治疗电极有二极片,一片作正电极(11),另一作负电极(12),二者分别由导线与具有正、负极性插头(13)的正负极相连。
治疗电极(10)的极片呈片(或块)状,其结构是一种导电薄膜(14),膜一侧粘贴一层布,布上有胶。导电薄膜的材料可以是导电塑料,也可以是导电塑胶合成材料。极片也可以是金属片、块,也可以是磁铁。
能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路中的三极管T1,可以是9013,这是为了增大放大倍数,提高升压变压器B的输出功率,B输出电压最高可达30伏(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浩兴,未经刘浩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1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