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无效
申请号: | 96232339.X | 申请日: | 199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675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兴;周家骝;李娟;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外合资常熟中利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何艳 |
地址: | 2155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塑料 绝缘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特别是用于要求弯曲频繁、柔软敷设的供、输电系统中。
目前,邮电、铁路、钢铁、化工、矿山等行业的供、输电系统中,大都采用“BX型橡套电缆”和“VV型全塑电力电缆”作为连接线,由于上述电缆的导体单线直径均在2.0mm以上,一经绞合,使电缆的硬度大幅度增加,很不容易弯曲,敷设非常困难,此外,BX型橡套电缆的外护套采用麻被浸渍沥青,外表粗糙而污染环境,而且,上述电缆均不阻燃。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用圆铜软单线导体绞合的具有易弯曲、易敷设的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一种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它包括由若干根圆铜软单线绞合而成的四个导电线(缆)芯1、绝缘层2、总绕包带4、护套层3,绝缘层2包覆在导电线(缆)芯1外则,总包绕带4包绕在绝缘层2外侧,护套层3包覆在总绕包带4外侧,绞合成导电线(缆)芯1的每根圆铜软单线的直径为0.2~0.8mm。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叙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导电线(缆)芯1与绝缘层2之间加设的绕包带5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呈扇形结构的导电线(缆)芯1的并合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导电线(缆)芯1的圆铜软单线表面镀镀层。镀层的作用能使导电线(缆)芯1具有防腐效果,所述镀层为锡。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线(缆)芯1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扇形。当将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导电线(缆)芯1以图4所示并合时,由于每个导电线(缆)芯1为扇形,因而并合紧凑,不浪费空间,从而小化本新型整体结构。本新型还可将四个导电线(缆)芯1分别作圆形和扇形的兼设,如将一个圆形与三个扇形兼设,设置时将一个圆形的导电线(缆)芯1设在中间,三个扇形的设在外边,同样不失为是节省空间、小化整体结构的一种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导电线(缆)芯1的截面积为10~240mm2。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线(缆)芯1有若干层,每层有若干股,每股有若干根圆铜软单线,并呈束绞结构,每股导电线(缆)芯1之间呈复绞结构,每层导电线(缆)芯1绞向相反。
实施例1:
取直径为0.2mm的圆铜软单线若干根进行束绞,使若干根圆铜软单线自成一股导电线(缆)芯1a,将6股导电线(缆)芯1b的每股股线再进行束绞,然后连同导电线(缆)芯1a进行复绞;再将12股导电线(缆)芯1c的每股股线进行束绞,然后复绞在6股导电线(缆)芯1b的外侧;将18股导电线缆芯1d的每股股线进行束绞,最后复绞在12股导电线(缆)芯1c的外侧。由此而形成具有内、中、外三层的一个导电线(缆)芯1。然后在导电线(缆)芯1的外侧绕包包覆绝缘层2。由于本新型的导电线(缆)芯1有四个,所以依上述同样方式构成四个具有内、中、外三层的导电线(缆)芯1,并将其通过总绕包带4合并。最后在总绕包带4外侧挤包护套层3,从而构成了本新型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本实用新型在复绞后的导电线(缆)芯1与绝缘层2之间增设绕包带5,绕包带5的作用是使本新型更具柔软效果。从而获得柔软度十分理想的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
实施例2:
取直径为0.4mm的圆铜软单线若干根进行束绞,使若干根圆铜软单线自成一股导电线(缆)芯1a,将6股导电线芯1b的每股股线再进行束绞,然后连同导电线(缆)芯1a进行复绞;再将12股导电线芯1c的每股股线进行束绞,然后复绞在6股导电线(缆)芯1b的外侧;将18股导电线(缆)芯1d的每股股线进行束绞,最后复绞在12股导电线(缆)芯1c的外侧。由此而形成具有内、中、外三层的一个导电线(缆)芯1。然后在导电线(缆)芯1的外侧绕包绝缘层2。由于本新型的导电线(缆)芯1有四个,所以依上述同样方式构成四个具有内、中、外三层的导电线(缆)芯1,并将其通过总绕包带4合并。最后在总绕包带4外侧挤包护套层3,从而构成了本新型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本实用新型在复绞后的导电线(缆)芯1与绝缘层2之间增设绕包带5,绕包带5的作用是使本新型更具柔软效果。从而获得柔软度理想的四芯阻燃塑料绝缘软电缆。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外合资常熟中利线缆有限公司,未经中外合资常熟中利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2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