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无效
申请号: | 96232682.8 | 申请日: | 1996-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672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儒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自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道和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螺旋 橡胶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螺旋橡胶托辊涉及橡胶制品技术领域,适用于化工、矿山码头,建筑行业中带式输送机的配套部件,作为取代金属、尼龙塑料或聚胺脂平型托辊的产品。
现有化工、矿山上安装使用的带式输送机,有的是采用尼龙塑料制成平型直轴托辊,主要由直轴、托轮、轴承组成,这种托辊的不足之处是输送粘性物料时,存在着结辊现象,输送带跑偏,中心输送不平稳,不便保护输送带导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噪声大,使用寿命短,安装不方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螺旋橡胶托辊,在带式输送机上安装本托辊,具有橡胶料扯断强度高,短轴与钢丝的结合强度大,同时输送粘性物料不结辊,中心输送平稳,噪声小,寿命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的构思(图1~2)是由油杯(1),六角螺母(2),开口销(3),垫圈(4),轴承(5),套子(6),挡圈(7),档板(8),托轮(9),轴(10、12)和橡胶齿(11)组成,其结构连接是由图1在轴(10)上有螺旋槽,螺旋槽上压铸紧配合连接有橡胶齿(11),轴(10)的两端上连接有档圈(7),档圈(7)连接档板(8),档板(8)连接套子(6),套子(6)再连接轴承(5),轴承(5)采用304型连接垫圈(4),六角螺母(2)螺纹连接轴(10),六角螺母与轴(10)上有通孔,开口销(3)锁紧连接六角螺母和轴(10),托轮(9)套在轴承(5)上构成密封件,托轮上有油杯(1),用M8的螺母固定在托轮上构成双向直轴螺旋橡胶托辊。
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的轴(10)可以是钢丝(图2),钢丝的两端紧配合连接在轴(12)上,其余的与双向直轴螺旋橡胶托辊的结构相同,便可构成双向软轴螺旋橡胶托辊。
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的安装使用是按偏转角度为20度计算本螺旋橡胶托辊的长度,然后安装在托辊的支架上,能够输送300kg的负荷,其技术指标达到橡胶料扯断强度不小于150kg/cm2,橡胶扯断伸长率不小于400%,橡胶料硬度邵氏为60±5度,轴与钢丝的结合强度不小于1500kg,拉断力不小于1500kg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的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齿托辊,两端通过轴承转向输送物料,并可随时通过油杯孔加润滑油,轴上有螺旋槽,并压紧配合连接,轴与钢丝也是紧配合连接,为此,具有扯断强度大,不小于150kg/cm2,轴与钢丝的结合强度不小于150kg的特点,同时输送粘性物料不结辊,中心输送平稳,减少输送带跑偏和保护输送带导的特点,是一种噪声小,使用寿命长的双向螺旋橡胶托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直轴螺旋橡胶托辊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软轴螺旋橡胶托辊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的实施例是生产一台双向螺旋橡胶托辊是:轴(10)用22mm的钢材,加工制成长为852mm,轴上加工制成螺旋槽,放在模具中压铸形成橡胶齿(11),用现有技术产品52×1mm的钢档圈(7)和档板(8),以及52×5mm的钢套子依次分别安装在轴(10)的两端,用现有技术产品304型轴承(5)连接在轴和套子上,然后用市购A16垫圈(4)连接轴承,用AM16的六角螺母螺纹连接在轴(10)上,并压紧垫圈(4),用3×50mm的开口销锁紧轴和六角螺母,用钢材压铸制成托辊(9),并加工制成M8的孔,用螺帽把油杯(1)安装在托轮上,然后把托轮紧配合连接在轴承(5)上构成双向直轴螺旋橡胶托辊。
本实用新型双向螺旋橡胶托辊的另一实施例是用现有技术产品10mm的钢丝,用22mm的钢材,加工制成长为125mm的轴(12),在轴的一端加工制成10×50mm的孔,钢丝紧配合连接在轴孔内,然后放在模具中压铸形成橡胶齿(11),轴承(5)采用现有技术产品46304型,其余的与双向直轴螺旋橡胶托辊的制作结构相同构成双向软轴螺旋橡胶托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直轴螺旋橡胶托辊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软轴螺旋橡胶托辊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儒,未经张万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2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