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棱锥挡渣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2687.9 | 申请日: | 1996-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554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谢长荣;许立志;刘南平;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昌驰 |
地址: | 61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棱锥 挡渣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炼钢除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棱锥挡渣装置。
已有技术中,转炉出钢普遍采用挡渣球挡终渣技术。尽管挡渣球能够较好地挡住终渣,但存在不能阻止出钢后期钢水涡流卷渣进入钢包以及挡渣球堵住水口后钢水不能出完的问题。
《宝钢技术》(1991年第1期P15)公开了一种挡渣球的改进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挡渣球堵住水口后钢水不能出完的问题。但是,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投入挡渣球的操作必须确保挡渣球的重心落在球吊挂的垂直线上,否则钢水就不能沿竖槽流出而阻止在转炉内。2.即使在正确位置上堵住水口而沿竖槽流出钢水,其流速慢,对转炉冶炼周期产生影响。3.挡渣球制作复杂。4.未解决阻止在出钢后期钢水涡流卷渣进入钢包的问题。
《炼钢》(1991年第5期P47-49)公开了两种挡渣装置。这两种技术方案的共同点是,较好地解决了出钢后期钢水涡流卷渣进入钢包的问题,但都未公开保证其制作上倒立条件的技术方案;同时,前者还存在多种材质构成,加工制作复杂;剩余钢水通过竖槽流速慢等问题。后者还存在着用于转炉出钢挡渣缝隙太大,易带出终渣进入钢包;本体易破碎、尖头易损而影响其质量和挡渣效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棱锥挡渣器,不仅能阻止转炉出钢后期的旋涡带渣,而且也能阻止出钢毕的下渣,并使炉内钢水尽快出尽;同时,还不会破碎和粘结在出钢口上,加工制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多棱锥挡渣器,包括铸件本体、挂钩、填料、盖板和放散孔。本体是棱数为4~7个的正多棱锥体,其锥度为30°~70°。本体小头为园头实心体,大头为空心体。空心体高度是本体高度的1/2~1/5。空心体内填有比重轻于铸铁的填料。空心体壁厚为20~50mm。盖板上有1~10个放散孔。盖板固定在本体底部。挂钩位于本体轴线上,接至本体。
进一步的是,本体的棱数最好为6个。
进一步的是,本体的锥度最好为36°。
进一步的是,空心体高度最好是本体高度的1/3。
进一步的是,空主体的壁厚最好为25mm。
更进一步的是,上述多棱锥挡渣器的空心体内填装的填料最好是砂子。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明显优点:
1.能够较好地阻止转炉出钢后期的钢水涡流卷渣;
2.在钢液面下降过程中,挡渣器逐渐接近水口,使钢流出现节流效应;
3.挡渣器完全进入出钢水口后,挡渣器与出钢口形成的多个适当的缝隙,不仅能够完全地阻止下渣,而且还能够使炉内钢水尽快流出,提高了收得率,减少了对转炉冶炼周期的影响;
4.挡渣器较好地解决了爆裂问题;不会破碎,也不会粘结在出钢口上;
5.加工制作简单;
6.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破损率极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多棱锥挡渣器,包括铸件本体1、挂钩2、填料3、盖板4和放散孔5。本体1是棱数为4~7个的正多棱锥体,其锥度2α为30°~70°。本体1的小头为园头实心体,本体1的大头为空心体。空心体的高度h是本体高度的1/2~1/5。空心体内填有比重轻于铸铁的填料3。空心体的壁厚b为20~50mm。盖板4上有1~10个放散孔5。盖板4固定在本体1的底部上。挂钩2位于本体1的轴线上,接至本体1。
实施例2
多棱锥挡渣器、包括铸件本体1、挂钩2、填料3、盖板4和放散孔5。本体1是棱数为6个的正多棱锥体,其锥度2α为36°。本体1的小头为园头实心体,本体1的大头为空心体。空心体的高度h是本体高度的1/3。空心体内填有型砂。空心体的壁厚b为25mm。盖板4上有6个放散孔5。盖板4固定在本体1的底部上。挂钩2位于本体1的轴线上,接至本体1。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挡渣器投入转炉出钢口之上,由于挡渣器能合理的倒立条件和比重设计,使其能保证小头向下,并悬浮在钢水与终渣的界面之间。在出钢过程中,不仅能有效地阻止涡流卷渣,而且能挡住出钢完毕时的下渣,并且能够使剩余钢水尽快出尽。其中的放散孔5,不仅能够放散加工过程中填料的水分,而且能够放散使用过程中填料的水分,有效地防止了爆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未经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2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碳两用便携式压力蒸汽消毒器
- 下一篇:光纤传感火焰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