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功能传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33065.5 | 申请日: | 199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708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 |
主分类号: | F16H37/00 | 分类号: | F16H37/00 |
代理公司: | 内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新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功能 传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机械传送装置。
目前,各种功能传送置,没有考虑在正反方向力组成的不平衡力系中各个力所做的功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当一个力有方向的做功,另一方面相反的等量力在力系中相平衡抵消,从而使整个力系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此时处于静态,当一个力有方向的做功,另一个方向相反的不等量力在力系中不能平衡抵消时,整个力系对物体做功,物体此时处于动态,无论动态或静态,实质上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均做功,只是做功之和为零(静态)或做功之和不相等(动态);同时空气在自由状态下能形成压力差,空气由静压力状态变为动压力状态对物体做功,因此分离物体正反两个方向上的空气压力,并利用机械力与一个方向上的空气压力组成一个平衡力系,即用机械力做功与一个方向上的空气压力做功平衡为零时,另一个方向上的空气压力就对物体做功;自由状态下的空气压力是取之不尽且无代价的,目前各种功能传送装置没有利用自由状态下的空气压力来做功并传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功能传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原动机1、传动装置2和工作机构3,传动装置2包括有联轴器4,二级减整箱5,齿轮6,大齿轮7,锥齿轮8,锥齿轮9,传动轴10,套筒11,导向轨12,锥齿轮13,锥齿轮14,齿轮15,齿轮16,齿轮17,弹簧18,传动轴19,传动轴20,传动轴21,传动轴22,齿轮23,齿轮24,滑动轴承座25,支撑杆26,齿条27,导向轨28,滚动支撑板29,定位挡板30,齿条31,支撑杆32,齿轮33,滚动支撑板34,定位挡板35,传力销柱36,工作机构3包括活塞37和圆筒38。
原动机1通过联轴器4与二级减速箱5联接,二级减速箱5与齿轮6联接,齿轮6与在大齿轮7啮合,大齿轮7顺时针转动,大齿轮7通过锥齿轮8与传动轴10联接,锥齿轮8与锥齿轮9啮合,传动轴10通过传动销柱36与套筒11联接,再通过套筒11与锥齿轮13套接,锥齿轮13与锥齿轮14啮合,锥齿轮14通过传动轴21与齿轮15联接,齿轮15分别与齿轮16和齿轮17啮合,锥齿轮13,锥齿轮14及齿轮16,齿轮17,齿轮15均装在滚动支撑板29上面,滚动支撑板29与弹簧18联接,在滚动支撑板29的两边是导向轨12,下边是定位挡板35,齿轮16通过传动轴21与齿轮23联接,齿轮17通过传动轴22与齿轮24联接,传动轴21与传动轴22平行,齿轮23和齿轮24位于支撑杆26上,支撑杆26一端穿过滑动轴承座25上,另一端与齿条27联接,齿条27与活塞37联接,活塞37装在圆筒38里,活塞37和圆筒38固定在滚动支撑板34上,滚动支撑板34的下面是定位挡板30,圆筒38与齿条31联接,齿条31与支撑杆32联接,支撑杆32位于滑动轴承座35上,与连杆曲柄联接,齿轮33与齿条31啮合,齿轮33在齿条31的上面,通过传动轴19与锥齿轮9联接,齿轮23,齿轮24,齿条27,圆筒38和活塞37,均在导向轨28上,原动机1,二级减速箱5,齿轮6,大齿轮7,传动轴10,锥齿轮8,锥齿轮9,齿轮33的位置固定不动。
本实用新型的运作过程是:
1、用于拉动滚动支撑板34与定位挡板35接触,滚动支撑板34带动并拉伸了弹簧18,启动原动机1,齿轮23,齿轮24,齿轮33分别与齿条27,齿条31啮合,此时松开手,由此固定齿轮23,齿轮24,齿条27啮合的位置,同时给弹簧18储备的能量,并使齿轮23,齿轮24定轴转动与齿条27有力的啮合;
2、启动原动机1,原动机1的动力通过二级减速箱5,齿轮6,大齿轮7分别以两条传递路线传给齿轮23,齿轮24和齿轮33,第一条传递路线是二级减速箱5,齿轮6,齿轮7,锥齿轮13,锥齿轮14,齿轮15,齿轮16,齿轮17到齿轮23,齿轮24;其中大齿轮7和锥齿轮13组成轮轴,齿轮16和齿轮23及齿轮17和齿轮24分别组成轮轴,第二条传递践线是由锥齿轮8,锥齿轮9到齿轮33,齿轮23,齿轮24及齿轮33分别同步由缺齿部位转动到有齿部位,又分别同步与齿条27及齿条31啮合,齿条27向一个方向移动,齿条31向其相反方向移动,分离活塞38与圆筒37两端面上空气压力的相互作用,同时,弹簧18有力驱动可移动部份的传动装置向齿条27牵引的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未经李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