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危瓶螺塞钻孔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33082.5 | 申请日: | 199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2630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强;黄健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4400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瓶螺塞 钻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贮存容器的排放装置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气瓶危瓶的排放装置制造领域。
在气瓶例如液氯气瓶灌装、装卸、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由于化学锈蚀或机械损害造成瓶阀不能开启;或者由于气瓶内设置的物料(气液相)导出管堵塞,开启瓶阀也无法将氯气排出。对于这类不能正常排放、充填气体有毒有害、具有一定压力的气瓶,一般称为危瓶。对于危瓶的处理,一般是将其运至人迹稀少的荒山河滩,由操作人员戴上防毒面具、采用带压强行更换瓶阀或螺塞拆卸或螺塞钻孔,将氯气排出,逸入大气。其缺点在于,操作缺乏安全性,气体无法收集,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瓶螺塞钻孔处理装置,它能在封闭情况下进行螺塞钻孔操作并将危瓶中气体收集导至指定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危瓶螺塞钻孔处理装置,包括由电钻驱动的钻头,与螺塞外侧表面吻合、拼装而成的夹头、与夹头外侧表面螺旋联接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气体导出管;所述钻头与钻杆可拆卸式联接,其主体置于壳体内腔,用于与电钻联接的钻杆上部伸出壳体,钻杆与壳体交接处设置有填料密封;壳体内腔下侧设置有用于压接置于螺塞上表面的密封圈的环形密封端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钻杆与壳体交接处设置填料密封以及壳体内腔下侧环形密封端面与螺塞上表面之间设置密封圈,壳体内腔构成只有唯一气体导出管通道的封闭空间,置于其中的钻头可在封闭状况下完成钻孔操作,危瓶中气体由气体导出管导至指定容器。因此操作无须佩戴防毒面具,具有安全性,能可靠地将危瓶中气体安全导出,收集于指定容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由两半组成的夹头(沿A-A线剖为两半)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夹头沿A-A线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图1和图中,该夹头7和壳体2采用优质碳钢制作。在螺塞6上部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时(一般情况都是如此)夹头7采用两半拼装式,如果采用三等分拼装式也可以同样起到将螺塞6紧贴夹住的作用;壳体2内侧下部与夹头7外侧表面通过螺纹13联接。壳体2内腔下侧设置有环形密封端面4,利用壳体2与夹头7螺旋联接产生的压紧力,将置于螺塞6上表面的密封圈5压紧达到密封作用。钻头12与钻杆3通过螺钉压接方式联接,钻杆3上端伸出壳体2,并在其交接处设置有填料密封1,此处采用压套螺母式填料密封,也可采用其它常规填料密封。如果将钻头12做得足够长,也可省去钻杆3。气体导出管10焊接在壳体2上,与壳体2内腔相连通。螺塞6与螺塞座8通过螺纹14联接,螺塞6下部呈圆锥形。密封圈5和填料密封1的填料的选择可结合危瓶中气体性质决定。如对液氯钢瓶来说,可采石棉、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
图2所示为两半拼装组成的夹头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沿A-A线的剖视图。夹头7的内表面与螺塞6的外表面(上部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下部为圆锥体)完全吻合,以确保其紧贴夹持作用。
使用时,先用其它工具在螺塞6上预钻一定深度的孔(不能钻穿,以防气体溢出),垫好密封圈5,将壳体2与夹在螺塞6的夹头7螺旋联接,以压紧密封圈5,达到密封作用,在钻杆3上端配接电钻,开动电钻,钻头12钻穿螺塞6,气瓶9中气体经钻孔排出,由气体导出管10,经阀门11导至指定容器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强;黄健,未经张国强;黄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