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内藏式打气筒的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6233111.2 | 申请日: | 199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6936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科 |
主分类号: | B62K19/42 | 分类号: | B62K19/42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内藏 打气筒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力交通工具,尤其是自行车。
中国专利ZL94207897公开了一种“便充气自行车”,它以自行车的三角车架的后斜梁作为打气筒外壳,鞍座作为活塞杆的把手制成打气筒,解决了远道骑车办事或旅游的人们临时充气的需要。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以鞍座作为把手进行打气非常不方便;固定式活塞杆的设置存在不能根据需要增大活塞行程而增大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藏式打气筒的自行车,做到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活塞行程、用专用把手代替鞍座进行打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不改变现有自行车的外观形状,以自行车三角车架的后斜梁用作打气筒的外筒,它与置于其内的活塞杆构成内藏式打气筒。其特征在于,该活塞杆具有杆长调节机构,活塞杆外端活动连接一可置于外筒内、用于打气的把手;用于鞍座固定的鞍座管套合在外筒内,通过鞍座管上的升降孔与对应设置在外筒上的升降孔由插销加以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需要打气时,抽出插销,将固定有鞍座的鞍座管从外筒中抽出,放置一边,将把手从外筒内抽出,扳至水平位置即可进行打气;同时,可根据需要调节,如加长活塞杆、增加活塞行程,以增大充气量。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活塞行程长、气量充足、使用方便之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杆长调节机构的活塞杆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杆长调节机构的活塞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鞍座管和套管装配时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鞍座管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3所示套管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中,用于鞍座固定的鞍座管3开有多个升降孔5’,鞍座管3的外径略小于外筒6(现有自行车三角车架的后斜梁)的内径,外筒6上对应开有多个升降孔5。鞍座管3套合在外筒6内,用插销4可穿过任一对升降孔5和5’,将鞍座管3与外筒6联接固定,可以据此方便地(不用工具)升降鞍座高度,也可以方便地将固定有鞍座的鞍座管3从外筒6中抽出,以便进行打气操作。具有外螺纹的螺杆8固定在活塞9上,并与夹条7上设置的螺孔螺纹联接,由此可调节活塞杆的长短。夹条7上端焊接一横轴2,把手1活动套接在横轴2上,可绕其转动。或者,横轴2与把手1焊接,横轴2两端与夹条7活动联接。打气时,取下插销4,将固定有鞍座的鞍座管3从外筒6中抽出,将把手1抽出,扳至水平位置,即可进行打气。气体经底部已封闭的外筒6下部出气口,进入高压气室12,通过输气管11和夹头10对车胎进行充气。充气完毕后,将把手1扳至与外筒6的轴线的平行位置,并将其大部分推至外筒6中,以让出鞍座的空间位置。然后,将固定有鞍座的鞍座管3插入外筒6中,用插销4加以固定。
图2示出具有杆长调节机构的活塞杆的另一个实施例。固定在活塞9上的设有内螺纹的套筒13与设有外螺纹的套杆14螺纹联接,形成长度可调式活塞杆。横轴2’与把手1’焊接,横轴2’穿过套杆14上端开设的孔与之活动联接。或者,横轴2’与套杆14焊接,横轴2’两端与把手1’活动联接。打气时,抽出把手1’,扳至水平位置即可;打气完毕后,将把手1’扳至与外筒6的轴线平行的位置,大部塞入外筒6中即可,此实施例中,插销4插入的位置即对应升降孔5和5’的设置应考虑偏离外筒6的横截面的园心,以让出套杆14的空间位置。
图3、图4、图5、图6、图7、图8示出,鞍座管3’在鞍座管3的基础上增设了翼片16、17,套管15套合在鞍座管3’上,套管15上的翼片18、开有条形孔20的槽板19分别与鞍座管3’上的翼片16、17相叠合,可用插销插入其叠合的孔中将其固定。鞍座管3’插入外筒6用插销4固定,套管15上端固定鞍座。需要打气时,将联接翼片16、18的插销抽出,即可将固定鞍座的套管15顺着横板19上的条形孔20从鞍座管3’上抽出,并翻转在一边。充气完毕后,将翻转的套管15重新套在鞍座管3’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科,未经曾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