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条式减震助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3566.5 | 申请日: | 199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723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怀群 |
主分类号: | B60G11/00 | 分类号: | B60G1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条 减震 助速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附件,尤其是摩托车辅助动力装置制造领域。
车辆如摩托车、汽车、自行车、火车在行驶过程中,通常通过设置减震器以抵消、降低路面颠簸带来的震动,上述技术手段均未考虑到对震动冲力实施有效的利用,即均未涉及把有害无益的震动冲力转化为有利有用的车辆行驶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发条式减震助速器,它在具有一定减震作用的同时,将把车辆行驶中的震动冲力转换为车辆行驶的辅助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发条式减震助速器,由发条盘和发条盘盖组成的两个发条盒分别通过键与轴连接,置于发条盒内的发条的一端固定在发条盘上,另一端与活动套合在上述轴上的轴套固定连接;该轴套与按相同方向安装的两个飞轮螺纹连接,其中一个啮合方向与上述发条的盘紧方向一致的飞轮的外套外齿与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的链条相套接啮合,另一个飞轮的外套的空间位置被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实施后,摩托车行驶中的震动冲力通过链条施加在一个飞轮上,该飞轮内的千斤与外套内齿啮合,导致轴套的转动,最终形成一端固定在轴套上的发条的盘紧,也即是将震动冲击力转换为发条盘紧的势能,另一个飞轮在此方向上处于非啮合状态,轴套的转动不会对该飞轮外套施加任何作用力;震动冲力消退后,链条由于复位弹簧的复位拉力而具有反向复位的趋势,由于飞轮的单向啮合作用,链条在复位过程中,上述第一个飞轮的千斤与外套内齿处于非啮合状态,因此,不会对轴套和盘紧的发条产生任何作用力,与此同时,盘紧的发条要释放出能量而向旋松方向产生一个作用力,另一个飞轮在此作用力的方向上正好处于其千斤与外套内齿的啮合位置,但是,由于该飞轮的外套空间位置被固定,该作用力无法通过发条旋松方式释放,它只得通过与发条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发条盘的反方向转动而得以释放(发条不动、发条盘转动相当于发条盘不动,发条相对转动),由于发条盘与轴形成键连接,因而,发条盘的转动也即是轴的转动。综上所述,在震动冲力产生消退再产生再消退的周期性反复循环过程中,震动冲力通过本实用新型转换成轴的单方向持续转动,这就实现了将有害无益的震动冲力转化为有利有用的轴的单方向持续转动力,使其作为行驶辅助驱动力加以利用成为现实。同时,由于发条对震动冲力的吸收、蓄积而形成一缓冲作用,因而具备一定减震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飞轮和无外齿飞轮的立体图;
图2是轴套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轴的主视图;
图4是发条盘盖的立体图;
图5是发条盘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飞轮设置的立体图。飞轮7和飞轮8均采用普通单级飞轮,飞轮的外套内齿和千斤类似于棘轮和棘瓜,属于单向啮合机构。若飞轮8采用无外齿飞轮(无外齿飞轮仅仅是外套上不设置外齿而已),则夹条6焊接在无外齿飞轮的外套外侧,使用中,将夹条6用螺栓固定在车辆(如摩托车)的车架上,应保证当无外齿飞轮的内圈在其外套内齿与千斤啮合方向上受力时,外套空间位置恒定而不能随之转动。飞轮8也可以采用有外齿的普通单级飞轮,只须在使用时,采取一定措施如制作一卡套,将其外套外齿空间位置固定,使之不能转动即可达到同样效果。
图2和图3分别示出轴套5和轴4,轴套5上设置有供飞轮7和飞轮8装配连接时的螺纹,轴端1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出端,轴端16上可通过键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一链轮或皮带轮。
图5和图6分别示出发条盘盖3和发条盘2。发条盘2中设置有发条1,发条1的一端固定在发条盘2上,结合图7可见,发条1的另一端固定在轴套5上。对照图7,图1至图5显示一定的装配关系。应加以注意的是,图5中,发条1的盘紧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从图5中箭头方向观看),则相应地,图1中飞轮7的单向啮合方向也取定为逆时针方向(从图1中箭头方向观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怀群,未经许怀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