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自适应补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233737.4 | 申请日: | 199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655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山 |
主分类号: | H01F38/32 | 分类号: | H01F38/3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06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互感器 二次 回路 自适应 补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与电能计量补偿装置有关。
传统的电能计量补偿装置只能补偿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的电压降,即按电压互感器实际运行条件,测量二次导线的电压降,再利用补偿器加以补偿,使计量系统的精度可以部分得到提高。此类装置为定值补偿器,即认为二次压降是个定值,利用补偿器作定值补偿。这种认识不符合PT二次回路电压降的实际情况,二次回路电压降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动态变量,试践表明,PT二次回路除有二次导线电阻外,还有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受PT二次回路的刀闸(或快速空气开关),保险及连接端子的合闸情况,压紧强度,老化的影响,故接触电阻是随机的,不可予测的,有时比二次导线本身的电阻还大,甚至大到几倍。故PT二次压降值也是随机的,已有的电能计量补偿装置对随机变化的二次压降无法实现补偿,不能对PT二次回路的全部电压降给予补偿,故电量的丢失还是大量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时跟踪电压互感(PT)二次回路电压降,并从矢量上进行动态补偿,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的二次回路压降自适应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由电压采样电路YSJ的采样变压器1B的初级在电压传感器PT的二次回路电阻RZ上采集到二次回路电压降Δ,交连到1B次级送入负反馈放大器IC1,反馈电路FK的反馈变压器2B的初级从补偿变压器3B次级取得反馈电压信号Δ′交连到2B的次级送入负反馈放大器IC2,变压器3B的次极串接于PT二次回路的电阻RZ和电能表P的输入C端之间,IC1,IC2的输出接运算放大电路US的差动运算放大器IC3的输入,当参数调定后,IC3的输出电压0′与其输入端2,3脚的输入信号差始终保持在一固定差值上,IC3的输出接功放及输出回路GF的功率放大器IC4的输入,IC4的输出接补偿变压器3B的初级。
本实用新型的负反馈放大器IC1,IC2为集成电路,其3脚作同相输入运算,2,6脚连接,7脚接正电源,4脚接负电源,所说的差动运算放大器IC3为集成电路,6脚输出信号电压0′,2,3脚分别与IC1,IC2的输出连接,4脚接负电源,7脚接正电源,所说的功率放大器IC4为集成电路,从IC4的1脚输入信号电压0′,经电流放大后由4脚输出到补偿变压器3B初级,其2脚为反相端,从4脚输出的电压信号0经负反馈电阻R10送至2脚。
本实用新型的IC1,IC2,IC3可为集成电路OP07或MA741或OPA604或NE5534,IC4可为集成电路TDA2030/A或TDA2040/A或TDA2006或LM1875。
本实用新型如图所示,为电压传感器PT的出口电压;1为电能表P端子电压;Δ′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电压;ZB为自适应补偿装置;DK为刀闸;RD为熔断器;R为二次线电阻。RZ为刀闸,熔断器,二次线产生的电阻的和。ZB的输出绕组串接在PT二次回路末端b与电能表P的端子C点之间。ZB通过信号线采集PT二次绕组端子a点电位及PT二次回路末端b点电位,a和b两点电位差即为Δ值,作为自适应补偿装置的输入量。再通过运算放大电路US,功率放大及输出电路GF,反馈电路FK,使自适应补偿装置的输出量为Δ′。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电路参数使输出量Δ′与PT二次回路电压降Δ始终保持在一固定差值上。当Δ在0.14V-5V时,Δ′与Δ的电压合成值在0.1443V以下,即Δ′≈-Δ,则下式成立:
1=-Δ+Δ′≈
即基本抵消PT二次回路电压降Δ的影响,使电能表P端子处C点的电压等于PT出口端a点电压,就如同使电能表P直接接到PT出口端a点。本实用新型补偿精度高,提高了电能计量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现场不做任何调试,可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电量交换点和供电点,实现计度准确,电费结算公平合理,网损也能准确计算。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连接示意图(单相)。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单相)。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3所示,1B为采样变压器,2B为反馈变压器,3B为补偿变压器。1B初级从PT二次回路电阻RZ上采集到二次回路电压降Δ,交连到次级送入集成电路IC1的3脚作同相运算,IC1接成一典型的理想跟随器,信号由IC1的6脚输出送到集成电路IC3的2脚。IC1的4脚接负电源,7脚接正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山,未经刘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