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电子钓鱼器无效
申请号: | 96233791.9 | 申请日: | 199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797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飞 |
主分类号: | A01K91/06 | 分类号: | A01K91/06 |
代理公司: | 乐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建民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电子 钓鱼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器具,特别是一种微型电子钓鱼器。
目前常见的钓鱼器具主要有玻钢收缩鱼竿,带绕线轮的海竿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爱好者越来越多,对钓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已有带电子报警装置的鱼竿见于中国专利文献,如:电子音乐钓鱼报警器(专利号:87208266),电子钓鱼器(专利号:88219246.9)等,这些带电子报警的钓鱼器大多是采取在鱼竿上附设报警器的方式,即采用电子音乐集成电路制成一个小型的音乐声响装置,将该装置安装到现有的鱼竿上,利用钓线的拉力来控制声响装置发出报警。另外,现有的鱼竿还存在:竿体较长,携带不够方便;老年人在钓鱼时往往看不清浮漂,感觉不灵敏;夜间钓鱼无法观察等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型的电子钓鱼器具,它不需与鱼竿相配套,且具有独特的外观造型和实用功能,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可解决现有钓鱼器具所存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微型电子钓鱼器,由壳体、绕线轮、摇手柄、电池、扬声器、电子音乐集成块构成,其特征在于:
①.壳体为两片可开合的鱼形壳体,通过铰链活动联接,在壳体的其中一片上开有圆孔,另一片的内腔设置有发光导电片和音乐导电片,两导电片的中心位置是主轴,绕线轮装置在主轴上,与相对的另一片壳体的圆孔相对应,绕线轮的内侧端面设有电触头,外侧面设有可折叠的摇手柄;
②.壳体的空腔内设有电池、音乐集成块和扬声器,壳体的鱼尾部份设置电源开关,鱼眼位置设置发光二极管;
③.两片壳体间电路通过设在鱼头部位空腔内的金属连接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其中一片壳体的尾段为可活动的鱼尾,通过活动铰链联接,并在其空腔内设置有钓坠箱。
绕线轮的主轴孔内设有滚动轴承。
发光导电片是由半圆形的分格金属片制成,音乐导电片是半圆形金属片。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型电于钓鱼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造型美观,外形如一条鲤鱼,不用鱼竿,颜色鲜艳,立体逼真,集观、玩、用为一体。
2.使用方便,鱼上钩自动发出音乐声响,解决了老年人看不清浮漂,感觉不灵敏,夜间钓鱼无法观察等难题,同时在鱼吃食时钓鱼器眼睛发亮,鱼上钩拉动钓线时钩鱼器发出音乐声响,增加了钓鱼的乐趣。
3.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形示意图;
图3是绕线轮的端面视图;
图4是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5是电路构成示意图。
下面依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微型电子钓鱼器主要由壳体1、绕线轮16、摇手柄22、电池5、扬声器10、电子音乐集成块9构成,壳体1为两片可开合的鱼形壳体,通过设在壳体上部(鱼背)的铰链13活动联接,在壳体的鱼嘴部份设有瓷管2,用于引出钩线,钓线的端头设有连接环21,用于连接鱼钩和坠子,在壳体的其中一片上开有圆孔,另一片的内腔设置有由半圆形分格金属片制成的发光导电片3和由半圆形金属片制成的音乐导电片4,两导电片的中心位置是主轴7,绕线轮16装置在主轴上,与相对的另一片壳体的圆孔相对应,绕线轮外侧面设有可折叠的摇手柄22。在壳体1空腔内的后部设置电池5、音乐集成块9和扬声器10,在壳体的鱼尾部份设置电源开关6,鱼眼位置设置发光二极管8,两片壳体间的电路通过设在鱼头部位空腔内的金属连接片15连接,将两片壳体合拢,整个钓鱼器即成为一个完整的鲤鱼形状。
将其中一片壳体的尾段制成可活动的鱼尾11,通过活动铰链14联接,并在其空腔内设置有钓坠箱12,可放置鱼钩和坠子。
图3、图4示出绕线轮16的结构情况,在绕线轮的主轴孔18内设置滚动轴承20,使绕线时的转动更加圆滑、快捷,绕线轮的内侧端面设有电触头19,在安装状态下,绕线轮的内侧面与发光导电片3和音乐导电片4相对,使用状态下,通过电触头19与不同的导电片相接触,使设在壳体鱼眼部份的发光二极管8发光,或通过音乐集成块和扬声器发出音乐声响。图4中17为摇手柄接头。
图5示出电路连接情况,本电路采用两节5号干电池作为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飞,未经刘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37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