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甩油圈无效
申请号: | 96234415.X | 申请日: | 199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3055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术平;彭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滨湖柴油机总厂;汨罗市第一中学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F16C3/14 | 分类号: | F16C3/14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宗福 |
地址: | 413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甩油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上的油收集器,或者说是一种甩油圈。
在内燃机的运转中,曲轴连杆颈的润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是依靠齿轮打上来的机油去进行润滑,它是通过一个铝合金甩油圈来完成的。但这种甩油圈由于结构上的问题,使用效果不够理想,而且是采用铝合金铸造而成,材料加工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甩油圈,以实现对机油的收集,并通过它将油挤入注油孔内,去有效地润滑曲轴连杆颈,同时降低材料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主轴颈安装孔的甩油圈正面靠注油孔的一边设有挤油斜面,挤油斜面靠注油孔一端高,反时针方向渐低,经过过度面与甩油圈端平面相平,在注油孔处形成围堰。这样由甩油圈收集的机油在旋转中通过挤油斜面向注油孔挤压,油经注油孔压注到连杆颈,实现有效的润滑。这种甩油圈采用工程塑料一次压注制成。
由于上述技术解决方案的采用,较好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即本甩油圈较好地收集了机油,并通过挤油斜面挤向注油孔,压注到连杆颈,进行有效地润滑。而且采用工程塑料作为加工材料,实现了以塑代铝,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成本。
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D-D向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规图。
现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甩油圈体1的中间有主轴颈安装孔2,在正面靠注油孔4的一边,设挤油斜面A,其斜面靠注油孔一端高,反时针方向渐低,经过过度面B与甩油圈端平面相平,在注油孔4处形成围堰,使收集的机油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挤压入注油孔4,直送到连杆颈进行润滑。其注油孔4设在连杆颈安装凸台3的中间,以保证注油孔与连杆颈相连通,实现有效的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滨湖柴油机总厂;汨罗市第一中学电器厂,未经湖南滨湖柴油机总厂;汨罗市第一中学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44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力泵双层隔离套用预压式测漏器
- 下一篇:双电机串联可转换运行的节能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