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酱油瓶盖无效
申请号: | 96234416.8 | 申请日: | 1996-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653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振 |
主分类号: | B65D47/40 | 分类号: | B65D47/4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酱油 瓶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酱油瓶的瓶盖。
传统的酱油瓶盖为上端封闭的帽形结构,使用时需一手拧去瓶盖而用另一只手持瓶倾倒,残余在瓶口端的酱油常造成瓶体外表、手、与瓶体接触的柜、桌表面污染,既产生浪费,又不利于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酱油瓶盖,既能起到瓶盖之封盖作用,又能避免使用时酱油污染瓶口等处,具有使用方便、卫生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瓶盖由盖顶和盖侧体构成,所述盖侧体有带内螺纹的盖腔,其设计特点是,所述瓶盖的顶侧有小咀,盖腔上部有下伸的凸圈,该凸圈内腔同小咀的咀孔相连通。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中1是瓶盖外形结构,图2和图3分别是图1中A-A向和B-B向剖视结构,图4是图1中A-A向剖视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在图中:
1-盖侧体, 6-盖腔,
2-小咀, 7-内腔,
3-盖顶, 8-凸圈,
4-防伪圈, 9-长槽,
5-咀孔, 10-台阶。
由附图1至3可知,本实用新型之瓶盖由盖顶(3)和盖侧体(1)构成,所述盖侧体(1)有带内螺纹的盖腔(6),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瓶盖的顶侧有小咀(2)。盖腔(6)上部有下伸的凸圈(8),该凸圈(8)的内腔(7)同小咀(2)的咀孔(5)相连通而由此使所述内腔(7)与瓶盖外部相通。还可以在瓶盖体下端设置一个防伪圈,它采用已有技术之结构形式,即旋转瓶盖时会使瓶盖与该圈脱开(该防伪圈保留在瓶颈上),且瓶盖体与该防伪圈之间的连接为已有技术常见的筋连接(如市售的酒瓶盖、矿泉水瓶盖等)。本瓶盖若采用不沾水的无毒塑料一次成型,有不沾附酱油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它是由图2之结构转化而来,即将图2所示之凸圈(8)改制成实体的台阶(10)之结构,并在该台阶(10)中设置一条长槽(9)与小咀(2)的咀孔(5)相通。该长槽(9)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与工作过程是,将其旋盖在带有内盖(或内塞)的酱油瓶口端(盖腔(6)的内螺纹用以同瓶口旋合),内盖使瓶装酱油在运输或搬运等过程中不会洒漏出来,而在烹饪使用阶段则以去除瓶的内盖并盖上本瓶盖为宜。此时瓶口顶端面与图2所示的凸圈(8)下端面结合,或与图4所示之台阶(10)结合,倾倒瓶体则酱油从小咀(2)的咀孔(5)中流出。为方便起见,可设置如图1所示的两个小咀(2)。小咀(2)可最大限变减少酱油对瓶口(瓶盖)的污染,且这种结构之瓶盖在使用时只要一只手操作瓶体即可(较传统瓶盖在使用时要一手拧盖,另一只手持瓶要方便得多)。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酱油瓶盖,既具有传统瓶盖的作用,还可避免使用时酱油对瓶口的污染,具有使用方便、卫生和外形美观的特点。
实施例:按照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之瓶盖,采用无毒塑料一次成型,下部带防伪圈(4),外形设计成图1所示之上大下小(盖侧体(1)带有适当锥度)之美观造型,盖顶和底端直径分别为4.5厘米与3.5厘米,高3厘米,咀孔(5)直径3毫米,用于现有五百毫升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振,未经杨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34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